应广大乌克兰人民的要求,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扎波罗热市、哈尔科夫

探修説 2025-07-11 23:14:02

应广大乌克兰人民的要求,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扎波罗热市、哈尔科夫市、敖德萨市,克列缅丘格市的征兵办公室发动了一轮精确打击。 先说乌克兰征兵办公室为啥招人恨。这帮人抓壮丁的手段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2024 年 10 月,基辅的摇滚演唱会散场时,征兵官员直接在出口设卡,把刚看完演出的年轻男性挨个拦下来检查证件,稍有不从就上手抓人。更离谱的是,他们连残疾人、60 岁的老人都不放过 —— 在哈尔科夫,一名坐轮椅的退伍老兵被强行拖上征兵车;在敖德萨,一名 72 岁的退休教师因为 “看起来身体硬朗” 被要求入伍。这种 “拉壮丁” 式的征兵,直接把征兵办公室变成了乌克兰境内最危险的地方 ——2025 年上半年,全乌发生了 127 起针对征兵办公室的纵火和爆炸事件,其中 34 起是民众自发组织的抗议行动。 俄罗斯这次打击行动,表面上是军事行为,实则精准踩中了乌克兰社会的痛点。就拿克列缅丘格来说,7 月 6 日俄军无人机炸掉当地征兵办公室后,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发视频庆祝,有人在废墟前摆上鲜花,甚至有个母亲举着儿子的遗照说 “你们早该这么做”。这种现象背后,是乌克兰民众对战争的彻底厌倦 —— 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 2025 年 5 月的民调,68% 的乌克兰人认为 “继续战争毫无意义”,73% 的家庭有至少一名成员被强制征兵。俄罗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打击行动后通过 “今日俄罗斯” 电视台播放了大量乌克兰民众欢呼的画面,试图把军事行动包装成 “民意响应”。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乌克兰的兵源危机已经到了临界点。2025 年 1 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将征兵登记年龄降至 17 岁;2 月又推出 “百万格里夫纳” 激励计划,承诺给自愿入伍的年轻人 2.43 万美元奖金。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 ——2025 年第一季度,乌克兰实际征兵人数仅完成计划的 38%,不得不把目标转向中亚劳务市场,甚至默许一些 “中介公司” 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非法招募外籍士兵。俄罗斯显然看透了这一点,通过打击征兵办公室,进一步切断乌克兰的人力补给线。比如扎波罗热的征兵办公室,原本负责为前线输送无人机操作员和电子战部队,被炸毁后,当地乌军不得不从后勤部队抽调人员,导致前线防御出现漏洞。 不过,俄罗斯的行动也有自己的算盘。2025 年 7 月 2 日,俄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在库尔斯克前线被乌军导弹炸死,这已经是开战以来阵亡的第 7 名俄军将官。为了平息国内对 “军官伤亡率过高” 的质疑,俄罗斯急需一场 “低成本高回报” 的胜利来转移舆论焦点。打击征兵办公室正好符合这个需求 —— 用几架无人机的代价,既能削弱乌军战斗力,又能塑造 “为民除害” 的形象。更绝的是,俄罗斯国防部在声明中特意提到 “打击行动未造成平民伤亡”,并公布了一段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导弹精准命中征兵办公室屋顶,而旁边的居民楼毫发无损。这种 “精准打击” 的宣传,直接把乌克兰政府 “拿百姓当炮灰” 的形象钉在了舆论柱上。 乌克兰国内的反应更是耐人寻味。虽然泽连斯基政府谴责俄罗斯的行动是 “战争罪”,但民间却出现了诡异的沉默。在敖德萨,一名被炸毁的征兵办公室废墟前,有人用喷漆写下 “感谢俄军解放我们”;在哈尔科夫,当地居民自发组织起来,阻止乌军重新设立征兵点。这种现象背后,是乌克兰社会对战争的彻底绝望 ——2025 年 6 月,乌克兰国家银行数据显示,自战争爆发以来,已有超过 800 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其中 60% 是适龄男性。留在国内的人,要么躲进深山,要么花钱买通征兵官员,甚至出现了 “征兵腐败产业链”:在基辅,花 5000 美元就能买到 “健康证明”,而在顿涅茨克前线,一个 “替身士兵” 的价格已经炒到了 2 万美元。 国际社会的态度同样值得玩味。南非、印度在联合国三次否决涉乌决议,巴西总统卢拉直言 “战争是北约东扩的错”。这种立场分化让俄罗斯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 他们用粮食和能源换取伊朗的无人机零件,通过土耳其转运武器,甚至在中亚国家设立 “后勤中转站”。反观乌克兰,虽然欧盟承诺提供 50 亿欧元军事援助,但实际到账还不到 30%。更要命的是,美国共和党上台后,以 “乌克兰腐败” 为由暂停了 25 亿美元的军事拨款,直接导致乌军 F-16 战斗机的部署计划推迟。 这场看似简单的军事打击,实则是一场涉及军事、经济、舆论的多维博弈。俄罗斯用低成本行动撬动了乌克兰的社会根基,而乌克兰政府在兵源枯竭和民意反噬的双重压力下,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正如一位乌克兰议员在议会发言时说的:“当我们的征兵办公室被炸毁时,民众欢呼;当我们的士兵阵亡时,家属沉默。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谁?”

0 阅读: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