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联合于敏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限,接下来重点可能不在大型核武器身上!如果不赶快实现预定目标,我们的国家还会落后于人! 70年代末的核弹空投试验里,降落伞没打开,核弹摔向地面,邓稼先不顾同事劝阻跑到现场,后来还亲手捧起带剧毒放射物的碎弹片查看。 1985年他被查出直肠癌,第二年已病得很重,可心里还装着祖国国防事业。 他预感自己时间不多,和于敏合写了关乎中国核武未来的《建议书》,临终对妻子说“苦了你了”,对自己说“永不后悔、死而无憾”,还嘱托后人“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的一生,是用生命浇灌祖国核事业的一生,那次试验现场,他不是不知道辐射的厉害,可责任感让他没法退缩。 双手捧起碎弹片的瞬间,他脑子里想的只有尽快找到事故原因,让核试验能继续推进。 到了生命最后阶段,癌症的痛苦肯定折磨着他,可他没心思顾自己,满脑子都是要抢时间,要给国家留下点有用的东西。 《建议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国家核武发展的深思熟虑,他知道这关系到国家能不能在核领域站稳脚跟,能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 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是国家挺直腰杆的重要支柱,没有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中国核事业不可能那么快取得突破。 (信源:“知识分子与家国情怀”系列文摘②——“大音希声”邓稼先——共产党员网)
1986年,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联合于敏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
宅系学妹
2025-07-11 13:17: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