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报考哈军工,政审却没过关。彭德怀让左太北去找陈赓,陈

瑶姬舞霓裳 2025-07-11 05:13:14

1960年,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报考哈军工,政审却没过关。彭德怀让左太北去找陈赓,陈赓听罢,怒曰:这不胡闹嘛,烈士的女儿政审不合格,谁还能合格? 那年夏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招生的消息传开,报考的人不少。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也是其中之一,她成绩挺好,一门心思想进这所顶尖军校。 谁知道左等右等,录取通知书就是不见影子。左太北心里纳闷,忍不住打电话去招生办问个明白。结果对方一句话把她噎着了:“你叫左太北?政审没通过,别来报道了。” 这事儿就像秤砣掉进棉花堆,无声无息却让人憋闷。 为啥过不了呢?根子出在填表那会儿。 左太北性子实在,表格里要求写清楚亲属情况,她把那八竿子打不着、人在台湾的二伯也给照实填上了。这二伯早年间在国民党队伍里做过事。 就因为这个,在那个凡事讲究出身的年代,政审这关硬是把她卡住了。这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政审部门偏偏就揪住了这点不放。 左太北这下是真犯了难。找谁帮忙说理去? 想到自己还是彭德怀元帅的养女,这层身份都没能过关,找他说情管用吗? 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原来,彭帅和左家的情分不浅。 左太北刚生下来那会儿,她父亲左权正带着部队在太行山里指挥百团大战,顾不上家里。 当时孩子哭闹,是彭帅夫妇把她抱在怀里安抚。后来连“太北”这个名字,都是彭德怀元帅帮着取的。 再后来,一九四二年五月,左权将军在山西辽县牺牲了,彭德怀更是像亲闺女一样照顾着年幼的左太北。 等到她母亲工作调动要离开北京,也是彭德怀主动站出来说:“太北就留在我这儿。” 这么着,左太北就在彭帅家里长大成人,成了他的养女。 她从小懂事,学习拔尖,彭家也是全力支持她报效国家的志向,这才想着考哈军工。 眼看着入学无望,左太北愁得不行。一个偶然的消息让她心里一亮:哈军工的校长陈赓大将,正好来北京公干。左太北鼓足了勇气,亲自登门去找陈赓,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陈赓一听,眉头就皱紧了。他拍着桌子,声音都高了:“啥?左权同志的女儿政审通不过?真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这么个漏洞谁干的!她爹是为打鬼子牺牲的英雄,根红苗正的烈士子女,她不合格,谁还能合格?” 哈军工的规矩是出了名的严,陈赓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 可这事儿不一样,明摆着是底下人办事糊涂,揪着点陈年旧事上纲上线。 陈赓当场就给左太北吃了定心丸:“孩子,别着急上火,回学校安心等着。 有我在,书肯定能念上!” 果然,没过多久,哈军工的录取通知就送到了左太北手里。 她也没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和信任,在学校里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人,后来把自己的整个心血都献给了国防建设,沿着她父亲的道路继续往前走。 那会儿的哈军工,名头可是响当当。它建在哈尔滨,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新中国头一所专门培养国防高精尖人才的重镇。 在美国人那边都得了个响亮的称呼——远东最好的军事工程学院。 学校里管的严,学生都是个顶个挑出来的好苗子,训练起来也格外严格扎实。 几十年里,从这个校园走出了二百多位将军,五十多个后来做到省部级领导岗位的人物,真给国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只是到了一九七零年,因为历史原因,这么一座好学校分拆了,校园也搬了地方。 有意思的是,虽然哈军工自己没赶上后来评985、211那会儿,可它分出去的‘后代’们,个个都成了名校,全是985或者211里的好学校。 这里面就包括现在大家常说的“军中清华”——国防科技大学;也培养出歼-20总师杨伟那批人才的西北工业大学;还有国防七校之一的南京理工大学,这些响当当的学校,追溯源头都算哈军工的根脉。 岁月不饶人。到了二零一九年五月初,年近八旬的左太北老人,在北京平静地走了。 信息来源: 《左太北同志生平》 《陈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

瑶姬舞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