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官拜中书侍郎的韩缜,平生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烹驴肠,每次宴请宾客,这道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11 02:52:34

北宋时期,官拜中书侍郎的韩缜,平生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烹驴肠,每次宴请宾客,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压轴菜。然而,驴肠好吃,但是却很难烹饪,必须要将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行,时间短了煮不熟,跟嚼皮筋一样嚼不动。 主要信源:(北京日报——明代紫禁城的帝王食谱;羊城晚报——揭秘古人虐食心态:古代文人笔记中的“活吃”) 宋代经济搞得挺红火,文化也发达,就是这朝代活得憋屈。 前后被金人和蒙古人打进来,皇帝都让人抓走两个。 北宋那会儿,开封城里可热闹了,满大街酒楼饭店,天擦亮开门,半夜三更还点着灯笼做生意。 那年头开个店真赚钱,风雨天都有人坐轿子来吃饭。 城里最气派的欣乐楼、和乐楼、丰乐楼,专门接待外国使团,吃顿饭钱普通人一年都挣不来。 这吃喝讲究到什么份上呢? 光做饭的花样就几十种手法,什么煎炒烹炸、蒸煮焖炖,连用酒糟腌、拿冰镇都有专门名目。 一条鱼能变着法子做三十多种菜,羊也有二十几种吃法。 有个叫郑文宝的官员,没事儿琢磨出什么"云英面",把七八样鲜货加肉蒸熟晒干,再捣碎拌糖重蒸,折腾个两三回才切块吃。 这玩意儿搁现在都不好做,可见当年人有多闲工夫。 北方人爱吃的面食名堂也多,仁宗皇帝刚出生那会儿,宫里拿包子当喜饼分大臣。 蔡京当宰相那阵更夸张,家里光做包子的厨子就养了一帮人,逢开会就拿蟹黄包子待客。 羊肉在那年头金贵得要命,读书人常挂嘴边一句话:"苏文熟,吃羊肉",意思把苏东坡文章读透才能当官吃上羊肉。 官越大分得越多,一品大员每月能领二十只活羊。 苏轼在翰林院当差时,有个禁军统领为换他墨宝,专门派人送羊肉上门,后来大伙都笑称这叫"换羊书"。 羊都让官府收得差不多了。 仁宗、英宗时候,皇宫里吃羊肉,得大老远从北边契丹进口。 神宗朝更邪乎,光宫廷厨房一年吃四十多万斤羊肉。 老百姓只能吃猪肉。 南薰门那儿天天都有几万头猪进城,临安城肉铺成条街,半边猪肉挂起来像林子似的,半天就卖个精光。 后来仗一打多,羊价飚得离谱。 到南宋那会儿,江苏吴中一带羊肉卖九百钱一斤,当官的都直咂嘴。 普通人家干脆只卖鱼虾,临安城南专门卖甲鱼的摊子都有上百家。 有种"洗手蟹"挺时髦,现杀现拌调料,端上桌还透着鲜气。 越有钱的权贵吃得越邪乎。 宰相韩缜好白鸽子,见点灰毛都不碰。 吃驴肠更讲究,宴客时得牵活驴站灶边,客人酒杯刚端起来,厨子现剖驴肚子掏肠子下锅。 宰相吕蒙正天天要喝鸡舌汤,日子一长,光杀鸡褪下的鸡毛在院里堆成了假山。 宰相王黼爱吃腌鸟雀,三间大屋堆满罐子,叠得顶着房梁。 蔡京设个宴,光鹌鹑就能杀上千只。 南宋宰相贾似道在府里挖个大池子养鱼,还造几条小船在里头划,说是让鱼活得更精神。 最造孽的是金朝画家赵霖吃鹅掌的法子。 把活鹅放烧红的铁板上烫,鹅疼得来回蹦跶,烫熟了鹅掌就剁下来下酒。 这缺德招数听着都瘆人,没承想后来真落在徽宗皇帝身上。 他被金人抓去后,人家故意烧热银安殿地砖,逼他戴上狗皮帽挂着铃铛在上面跳,拿皇帝当猴耍取乐。 回头想想,北宋红火时没人琢磨好日子会有头。 从皇上到当官的,光琢磨吃鸭子要喂多少粮食,烧鹅掌要死多少活物,全不管北方金人早磨快了刀。 后来金兵打进开封城,把皇宫里堆的奇珍美味抢个底朝天,捎带脚掳走了俩皇帝。 可怜徽宗、钦宗在冰天雪地里冻得哆嗦时,不知后不后悔当年为口吃食这么折腾。 这教训够明白:再好的美食,够吃就行。 放纵过分了,耻辱就在后头等着。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春雨

春雨

1
2025-07-11 04:30

快心事过必为殃!!!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