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的直播间又一次颠覆了人们对“带货”的想象。
与黄建新、贾樟柯两位电影大师两个半小时的促膝长谈,竟在不经意间创造了510万的销售奇迹。
当黄建新导演谈起“电影是时间的艺术”,贾樟柯分享“每个镜头背后都是对时代的凝视”时,观众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把购物车填满。
没有声嘶力竭的叫卖,没有夸张的促销话术,这场关于中国电影120周年的真诚对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何为“润物细无声”的高级营销。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董宇辉团队打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场域。当贾樟柯说到“电影人要像守夜人一样守护文化记忆”时,黄建新补充道“好电影应该是一面镜子,照见社会的真实面貌”,这些金句让弹幕瞬间沸腾。
与大多数主播用“宝子们”“冲一波”的套路不同,宇辉和导演们探讨的是电影艺术的本质。这种对观众智识的尊重,让一本本电影相关的书籍变成了承载文化记忆的情感载体。
直播结束后粉丝的自然分流,展现了这一团队独特的生态魅力。
当宇辉问到“中国电影最打动人的特质是什么”时,黄建新那句“是那种骨子里的诗意”引发无数共鸣。
观众们涌向“与辉同行”不是被商业引导,而是像听完一场精彩讲座后意犹未尽地继续讨论。汉森和传熙的陪播中重播的那些导演金句,让这场文化盛宴持续发酵。
《长安的荔枝》电影化的消息,恰是这场对话的最佳注脚。
当宇辉透露这个消息时,弹幕瞬间被“期待”刷屏,这让人想起黄建新说的“好故事永远有市场”。
两个半小时在线人数10万加和1.1亿点赞的背后,是观众对贾樟柯“文化需要深耕细作”理念的集体认同。这种自发互动,正是对“有意义消费”的最好诠释。
这场直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当三位聊到“电影如何影响一代人”时,宇辉那句“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一束光”道出了观众心声。
这提醒我们:最高级的营销是价值观的共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用深度的文化对话让人驻足,或许就是内容创作者最难得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