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但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 廖学秋,1954年出生在成都,家里满是艺术味儿。妈是川剧大咖廖静秋,爸是戏曲导演,跟谢晋还是同学。可惜好景不长,她三岁时,妈因癌症走了,才33岁。四岁时,爸也病逝,她彻底成了孤儿。妈留下一万块钱,挺大一笔财富,本该给兄妹俩撑腰,结果被保姆卷跑了,日子一下苦得不行。 她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相依为命,靠亲戚接济过活。哥哥辍学扛起家,她小小年纪就得干家务,洗衣打扫,懂事得让人心疼。八岁那年,她跟哥哥去看妈演的《杜十娘》,看着银幕上的妈,眼泪哗哗流,心里埋下了当演员的梦。她想接着妈的路走下去。 中学毕业后,国家号召下乡,她去了农村。田间地头,她唱歌给乡亲们听,清亮的嗓子总能逗大家乐呵。那时候,她就显出了艺术天分。20岁,她被文工团看中,上了舞台,开始攒经验。苦日子没压垮她,反而让她更想靠才华闯出一片天。 在文工团,廖学秋认识了个男同事,对她特好。两人感情来得快,很快就谈恋爱。她怀孕后,为了避人闲话,俩人匆匆结了婚。婚后生了个儿子,日子紧巴巴的,经济压力大。她不想就这么凑合过,决定去上海电影制片厂试试运气。她没啥专业背景,全凭天赋和一股子拼劲,从跑龙套干起,一步步争取机会。 1979年,她接了《水浒传》里潘金莲的角色。这是个大机会,她铆足了劲儿,拍了六个月。那半年,她住简陋宿舍,天天泡在片场琢磨角色。晚上没事,就想家,想丈夫和儿子。拍完那天,她收拾行李就往家赶,没提前吱声,想给丈夫惊喜。她满脑子都是一家团聚的画面。 可到家一看,傻眼了。丈夫跟另一个女人睡在她床上,盖着她亲手缝的鸳鸯被子。那一刻,心肯定碎了。但她没吵没闹,走过去,冷冷说了句:“把被子还给我。”然后收拾东西,抱起被子就走。据说,离婚后,儿子归了前夫,她一个人扛着往前闯。 那次背叛成了廖学秋人生的分水岭。她没被击倒,反倒把劲儿全使在演戏上。她觉得,只有演戏能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离婚后,她接了不少戏,像《车水马龙》《十五的月亮》《拦灵车的人》,演技越来越扎实。潘金莲那角色让她火了,把人物的复杂劲儿演得活灵活现,大家都夸她牛。 后来年纪大了,她开始演妈呀婆婆呀这类角色。《苍天在上》《梦断情楼》《冬天不冷》,她演得特接地气,一个眼神就能打动人。她还因为《苍天在上》提名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2014年拿了阳光奖,算是对她演艺路的肯定。如今70多岁了,她还在荧幕上活跃,岁数大了,眼神里还是那股对演戏的爱。 感情上,她吃了那次亏,就不碰婚姻了。有人追,她也不动心,把心思全放事业和儿子身上。儿子虽说归前夫养,她一直没断联系,想尽办法补上母爱。她这辈子,没靠谁,就靠自己,硬是从孤儿熬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廖学秋这人,真挺牛的。她小时候命苦得不行,爹妈都没了,还被人坑了钱,可她没怨天尤人。她对艺术那份痴迷,是从妈那儿来的,八岁看《杜十娘》就立志要演戏。结果呢,她真做到了,从文工团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再到潘金莲一角成名,哪一步不是自己咬牙走出来的? 婚姻那档子事,搁谁身上都得炸。她倒好,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多淡定啊。这不是软弱,是她心里有底,知道啥该放啥该拿。她没工夫跟不值得的人耗,收拾东西就走,干干脆脆。后来的日子,她靠演戏站稳脚跟,还成了圈里受尊敬的老演员。你说,这得有多大能耐? 她这辈子,没啥靠山,全靠自己闯。离婚后不婚,一个人过,事业还干得风生水起。70多岁了,还在拍戏,眼神里那股劲儿一点没少。她不是啥高高在上的明星,就是个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精彩。 1979年那次背叛,对廖学秋来说,不是终点,是起点。她没让痛苦把自己困住,反倒拿它当跳板,跳得更高。她那句“把被子还给我”,听着简单,其实挺有深意。那被子是她亲手做的,带着对婚姻的期望,她要回来,就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纠缠,不拖泥带水。 她后来的路,告诉大家一个理儿:生活再糟,只要你不认输,总能找到出路。她没文化背景,没靠关系,硬是凭本事在演艺圈混出名堂。感情上栽了跟头,她也没垮,反而活得更明白。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能学的东西吗?遇到事,别老盯着坏的看,往前走,才是正道。 现在想想,她那句话真绝。没撕破脸,没掉眼泪,就这么平静地要回被子,走了。换成别人,估计早闹翻天了。她这性格,韧劲儿足,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后来那么精彩的人生。 她这人生的每一步,都像在跟命运较劲。输了家庭,赢了事业,输了婚姻,赢了自我。70多岁还在拍戏,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励志样本吗?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
陌上伊人笑
2025-07-10 17:05:27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