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莫申科在乌克兰的支持率远不如泽连斯基,说明一个问题,乌克兰打了三年还没清醒。按

茉莉兔说国际 2025-07-10 15:50:56

季莫申科在乌克兰的支持率远不如泽连斯基,说明一个问题,乌克兰打了三年还没清醒。按照此前的民意显示,乌克兰人支持力度最大的是扎卢日内,接下来是泽连斯基,第三则是乌克兰的间谍头子。乌克兰民众支持的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俄罗斯强硬。

强硬派领导人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民族生存本能的集体选择,季莫申科在2025年的支持率只有5.7%,连前总统波罗申科的10%都比不上,这绝不是因为她缺乏政治经验。

作为“橙色革命”的标志性人物,她曾两次担任总理,手腕和魄力都不缺,但问题出在她的政治主张与战时乌克兰的社会情绪严重脱节。

2024年11月,季莫申科公开提出“乌克兰考虑并入俄罗斯或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的惊人言论,这在战火纷飞的乌克兰无异于引爆一颗政治炸弹。

尽管她随后解释这是“务实选项”,但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这种妥协被视为“背叛”,更致命的是,她在2025年3月响应中国和平倡议时,主张“立即停火谈判”,却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安全保障方案。

乌克兰民众经历了三年战火,深知没有军事胜利的和平谈判,只会让乌克兰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而扎卢日内以73%的支持率稳居榜首,这个数字背后是乌克兰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专业军事领导的信任。

作为前乌军总司令,他在2022年基辅保卫战中展现出惊人的战术素养:当俄军11个旅兵临城下时,他没有硬拼,而是集中力量打击俄军后勤补给线,用无人机战术迟滞了俄军进攻节奏,这种“以弱胜强”的战绩,让他成为乌克兰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

更关键的是,扎卢日内推动的“军队西方化”改革,让乌克兰军队从一支装备落后的部队,逐步转型为能熟练使用北约武器的现代化军队,他主导的士官培训体系和英语强制学习政策,虽然引发部分老兵不满,但年轻士兵却因此获得了与西方教官直接沟通的能力,这种专业化、年轻化的军事改革,让乌克兰民众看到了长期抵抗的希望。

而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从战争初期的90%下滑到67%,但依然稳居第二,这得益于他成功完成了从政治素人到战时领袖的转型。

2022年2月24日,当俄军导弹落在基辅时,他拒绝撤离的视频传遍全球,那句“我需要的是弹药,不是撤离”成为乌克兰抵抗的象征,这种与国家共存亡的姿态,彻底扭转了他“喜剧演员总统”的刻板印象。

在外交战场上,泽连斯基更是展现出惊人的韧性,2025年与特朗普的公开争执,表面上看是个人冲突,实则是他在为乌克兰争取更多军事援助。

当特朗普威胁切断援助时,他立即访问英国,获得了英国首相“支持多久就支持多久”的承诺,这种在大国博弈中长袖善舞的能力,让乌克兰民众相信他能为国家争取到生存空间。

这场战争彻底激活了乌克兰的民族意识,2025年的民调显示,61%的乌克兰人认为国家正走向团结统一,东部与西部的分歧正在消弭,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让乌克兰人意识到,只有摒弃历史恩怨,才能生存下去。

在利沃夫的街头,曾经对立的波兰裔和乌克兰裔居民如今并肩作战;在哈尔科夫,俄语居民开始主动学习乌克兰语,这种民族认同的强化,直接反映在对领导人的选择上:任何主张妥协的政治家,都会被视为“民族叛徒”,季莫申科的支持率低迷,本质上是她的政治主张与这种民族觉醒背道而驰。

乌克兰民众的选择,也受到国际环境的深刻影响,美国的军事援助在2025年达到历史峰值,F-35战斗机的部署让乌克兰空军实力大幅提升,这种外部支持的增强,让乌克兰人相信“坚持战斗就能获得胜利”。

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成功将乌克兰塑造成“民主对抗独裁”的前沿阵地,他在联合国的演讲、对欧洲议会的访问,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的胜利,就是西方价值观的胜利,这种意识形态的包装,让乌克兰民众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是在为整个西方世界而战。

而季莫申科的支持率低迷,不是因为乌克兰人“没清醒”,而是因为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社会逻辑,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民众需要的不是和平主义者,而是能带领他们生存下去的强硬领袖。扎卢日内、泽连斯基、布达诺夫的支持率,本质上是乌克兰人对胜利的渴望、对专业领导的信任、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这场战争或许会持续更久,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一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任何妥协都可能被视为背叛,而强硬抵抗则成为唯一的选择。

乌克兰民众的选择,不是不清醒,而是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或许会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但也正是这种本能,让乌克兰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独立的希望。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