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若不是工作人员统计退役军人,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的村民们都不知道村里那位左眼缺失的百岁老人陈训杨,竟然拥有23枚军功章的老英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夏天,江西省高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了一次全市范围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这项任务看似普通,却在大城镇洲上村揭开了一段尘封七十年的往事。 当工作人员完成村中登记准备离开时,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从村里一步步艰难地追赶出来,他左眼空洞,右肩明显低于左肩,脚步踉跄,气喘吁吁。 起初没人留意这个身体佝偻的老人,直到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发黄的复员证和一个布包,包裹打开,23枚军功章静静排列在众人眼前。 村里人这才知道,这位叫陈训杨的老人,是一位经历过多次战火的老兵,曾荣立两次一等功。 陈训杨出生于1920年6月24日,家中兄弟七人,他排行最小,兄长们大多在战乱中失踪或战死,1948年,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参军四个月后,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俘虏。 原本以为等待他的会是训斥与苦役,没想到却被友善对待,吃上了久违的热饭,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在一次诉苦会上,他讲起自己家六个哥哥都在战火中牺牲,部队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还请他为兄长们的灵牌行礼,这份朴实的人情让他下定决心加入人民解放军,从此,他的命运彻底改变。 入伍后,他被编入第二野战军第16军46师138团,1949年春,部队组建渡江突击队,挑选水性好、经验丰富的南方籍党员参加,他既不会游泳,也不是党员,却主动请缨。 他知道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江面宽阔,敌军火力密集,但他没有犹豫,他划着简陋的小木船,冒着密集的炮火,在江面上来回六次,运送战友渡江。 船被炮弹击中,他抱着浮木飘到对岸,继续投入战斗,原本三百多人的突击队,最终只剩十三人存活,他凭借英勇表现被授予“水上英雄”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渡江战役结束后,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随部队解放大西南,穿越崇山峻岭、涉水翻山,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 他参加了成都战役和云南剿匪,在剿匪过程中左眼被土匪子弹所伤,虽然没有失明,但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1952年,他响应号召奔赴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冬季异常寒冷,补给困难,他在战壕中顶着风雪作战,肩扛重机枪,长年累月使得右肩变形下沉。 他参与十余次战役,始终冲锋在前,一次轰炸中,他刚从营地离开不久,战友们全部牺牲,他默默埋葬战友,独自返回阵地,继续作战。 1955年春,战火平息,他复员返乡,身上仅带着300元补贴,他没有留下钱财,全数用于购买两头水牛支援村里的互助社,余下的钱用来帮助邻里乡亲。 他选择最朴素的生活方式,住在一层砖瓦房里,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平日里干最重的农活,吃最简单的饭菜。 从1958年起,他担任施工团指导员,带头修建了多个水库与堤坝,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最早上工最晚收工。 他常将自己的饭菜分给年轻人,几十年如一日,工程完成后,上级希望他留下担任干部,他却坚持回家种地,他的生活一直清苦,但从不抱怨。 1993年,左眼旧伤复发,他住院手术摘除眼球,手术后,民政局主动提出可以报销医疗费用。 他的儿子按照程序拿着报销单据请他签字,他不但拒绝签名,还将单据撕碎,他认为,自己身为共产党员,不应向国家多拿一分钱,自那以后,家人再未在他面前提起“报销”二字。 他从不讲自己的战斗经历,村里人只觉得他勤劳老实,肯帮忙,没想到他曾在朝鲜战场扛枪冲锋,也曾在长江血战中拼命六渡。 就连自己的孙子也说,以为爷爷只是喜欢讲老故事,从未想过那些故事的主角就是他自己。 陈训杨的一生低调、务实,他从未将功勋摆在面前,而是用一生默默奉献,他的家庭至今不富裕,但子孙后代都知道,这些军功章是这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 如今,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受到各界关注,但他仍旧一如既往,安静生活在村中,用行动诠释着忠诚、坚毅与无私。 对他来说,勋章代表的不是荣耀,而是牺牲与责任,他没有用语言诉说自己的过往,而是用一生,守住了那个年代战士的初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岁老兵陈训杨:23枚军功章,曾获评“水上英雄”“行军模范”——中国军网
为什么要取消消防员的军人身份?这么说吧,就是为了减少现役军人数量,应对之
【4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