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柏林如此气急败坏!面对德国飞机挑衅,中方军舰一点都没惯着果断出手了 7 月 8 日,德国外交部突然召见中国驻德大使,抗议中方军舰在红海用激光照射其侦察机。消息一出,国际舆论瞬间聚焦这片全球航运要道。 德国政府声称,一架参与欧盟 “盾牌” 护航行动的侦察机在执行任务时,遭到中国军舰 “无预警” 激光照射,导致飞行任务被迫终止。德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渲染 “危及人员安全”,要求中方给出解释。 这事儿得从 7 月初的红海说起。当时,一艘中国海军 054A 型护卫舰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这艘曾参与俄罗斯主导的 “海洋安全带 2025” 联合演习的军舰,自 3 月以来就持续在红海和亚丁湾巡航,主要任务是保护国际航道安全,尤其是应对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 德国侦察机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平静。据德国媒体披露,肇事飞机是一架改装版的 “比奇空中国王 350”,机上搭载 4 名德国军人,隶属于欧盟 “盾牌” 行动框架下的情报侦察任务。该行动名义上是护航,实则包含电子侦察、战术监控等模块,其侦察机频繁在红海活动,目的不言而喻。 关键问题在于,德国飞机的行为明显越界。根据国际法,军舰在公海享有航行自由,但军机抵近他国舰艇编队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侦察行为。而德国侦察机此次不仅 “多次靠近同一艘中国军舰”,甚至试图抵近刺探情报。中方军舰在多次警告无效后,果断使用舰载激光告警装置进行照射,迫使德机撤离。 德国的反应堪称 “教科书式” 倒打一耙。一方面,德方刻意隐瞒侦察机的具体飞行数据,如高度、航向和距离,只强调 “无预警照射”;另一方面,却高调炒作 “威胁论”,试图将自身塑造成受害者。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做法,与美国此前炒作南海、台海 “激光事件” 的套路如出一辙。 中方的回应简明有力。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 7 月 9 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德方所称信息与事实完全不符。中国海军在红海的护航行动是履行大国责任,且与德方保持着良好沟通。她强调,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沟通,避免误解误判。 值得玩味的是,德国此次发难背后暗藏多重动机。其一,转移国内矛盾。近期德国经济疲软,极右翼势力抬头,政府急需通过 “外部威胁” 凝聚民意。其二,试探中方底线。德国近年来频繁在涉华议题上跟风美国,从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到此次红海挑衅,试图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其三,配合欧盟战略。欧盟 “盾牌” 行动表面上是反海盗,实则想争夺红海控制权,德国此举或为配合欧盟对华战略重塑。 从技术层面看,中方使用的激光武器属于低功率型号,如 054A 舰配备的 BBQ-905 型激光眩目器,主要用于干扰敌方光学设备和无人机传感器,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这种非致命手段在国际上早有先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海军也常用类似设备驱离抵近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德国侦察机此次行动暴露了其 “军民混用” 的套路。该机名义上由 “民用公司运营”,实则搭载军方人员和侦察设备,试图通过伪装降低被反制的风险。这种做法不仅违反国际惯例,也让德国在舆论场上陷入被动。 红海局势的复杂性在此事件中一览无遗。当前,胡塞武装持续袭击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导致全球超 60% 的集装箱船改道好望角,航运成本飙升。中国海军在红海的护航行动本可与欧盟形成互补,但德国的挑衅行为却让合作前景蒙上阴影。 德国的 “恶人先告状”,本质上是对全球海洋秩序话语权的争夺。中方的果断反制,既是维护自身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对西方霸权逻辑的有力回应。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德应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分歧。若德国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等待它的将不仅是激光警告,还有更严厉的反制措施。
德国很生气!德国外交部对中国军方用激光瞄准德国军机非常的不满!7月8日,根据外媒
【1评论】【1点赞】
用户18xxx28
打得好
生生
打的好应该击落
HJ
直接打开锤发井,火控雷达照射。 不然一些宵小之辈都敢叽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