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表示:拖下五十年、七十年,代价只会越来越大,分裂成本已经很高,“回归”是正道,国家复兴也要解决这个问题,统一是责任。 这番话直指台湾问题的紧迫性,揭示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真相——拖延统一不是维持现状,而是在累积更大的代价。 目前大陆对台单方面经贸让利每年高达1500亿美元,这些资源本可用于民生改善和科技发展,却在无形中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气焰。更令人担忧的是,台湾当局将经济收益转向军购,2024年军费已占GDP的2.5%,形成了"输血养独"的恶性循环。长期来看,两岸产业链若不能融合,台湾占全球63%的高端芯片产能随时可能因冲突中断,造成的损失将以万亿美元计,这种经济断层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只会加剧。 而且,岛内每年投入14.9亿新台币进行"去中国化"宣传,导致青年"本土认同"率攀升至62.3%,文化断层日益加深。这种代际间的认知差异,意味着未来统一后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弥合。历史经验表明,分裂时间越长,社会整合难度越大——德国统一30年后,东西部发展差距仍未完全消除,这正是拖延带来的长期治理成本。 军事安全成本也是逐年上涨。美国通过军售每年从台湾问题中获利超500亿美元,日本趁机将防卫预算突破GDP的2%。若放任这种情况持续,台湾可能被武装成"东亚火药桶",使大陆陷入类似俄乌冲突的长期消耗战。相比之下,当下采取行动的直接军事成本预估仅60-100亿美元,后续维稳总投入约2000亿美元,远低于拖延带来的长期风险。 王毅外长的表态传递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三重立场:明确统一是历史必然,任何拖延都是对民族复兴进程的阻碍;坚持和平统一优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种战略模糊实际上是为"台独"划出红线;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这一立场在近期与欧盟27国的会晤中得到重申。 这种坚定立场背后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认知。正如王毅以德国统一类比所指出的,民族分裂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者最能体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早已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更从法理上堵死了"两个中国"的幻想。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清晰表态,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王毅外长在《人民日报》发文称:问题不能拖了,要么独立,要么回归,分裂的代价只会越
【6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