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力部部长在演讲中表示:外资教会我们特高压技术,现在该让印度制造登场了!而印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09 21:06:54

印度电力部部长在演讲中表示:外资教会我们特高压技术,现在该让印度制造登场了!而印度的特高压技术,是我们的企业出钱把印度的200位工程师接到国内,手把手教的! 2025年6月,中国特高压设备巨头保定天威保变电气(保变电气)将其印度子公司90%股权,以约1.3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了印度本土企业阿特兰塔集团。 这笔交易表面普通,背后却充满无奈,折射出印度追求技术自主的复杂图景。 时间回到2015年前后。 印度推进电网升级,对高压设备需求巨大。 为进入市场并响应印度“市场换技术”的号召,保变电气与阿特兰塔合资设厂。 保变电气带来了先进的750千伏及以下变压器技术,并投入巨资培养了一支约200人的本土工程师队伍,协助获得关键认证。 随着时间推移,阿特兰塔等印度企业逐步消化吸收技术。 部分保变培养的技术骨干流向本土竞争对手。 2020年后,印度政策风向转变,以“国家安全”等理由拖延保变扩产审批,国家电网订单也大幅倾向本土企业。 保变印度公司经营急转直下,2023年营收惨淡至约3万元人民币,累计亏损超1.16亿元。 面对持续亏损和无望前景,保变电气2025年决定彻底退出,以1.37亿元将大部分股权卖给阿特兰塔。 此价格对比保变十年超4.65亿元的总投入,仅收回不到三成。 更关键的是,阿特兰塔通过此次收购,不仅获得厂房设备,更完整接收了保变耗费巨资培养的技术团队、生产工艺认证及核心电网适配数据,完成了一次对保变技术投入的“精准收割”。 印度虽宣称推进特高压,但本土企业在核心设备(如高端换流阀、智能控制系统)制造上薄弱。 2024年,其特高压项目高端核心设备约80%依赖中国进口。 中国技术壁垒高(如加密算法、复杂材料工艺),难以复制。 印度本土变压器故障率较高,电网损耗率达25%(中国约6%),约2亿人缺稳定电力。 2025年初,印度斥资10亿采购8台中国盾构机,却拒绝中方工程师入境安装,试图自行拆解研究。 结果印团队无法正确组装,首次通电即烧毁控制模块,导致核心部件报废,项目瘫痪。 相比之下,中国盾构机在全球市场占70%份额,拥有2000多项专利。 印度盾构机基础部件仍需进口,美制设备在印也曾频繁故障。 印度莫迪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拟投230亿美元激励本土制造。 但实施四年,实际发放补贴仅占承诺极小部分(约8%)。 矛盾的是,印度一面推动“去中国化”,一面在电力设备、电子产品等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如变压器线圈)上仍严重依赖中国进口。 2025年3月印度宣布建成“世界最长超级高铁”,但其国家铁路年度预算仅约320亿美元,现有铁路系统问题重重。 民众质疑:“连200公里/小时的火车都没有,谈何超音速高铁?” 经济学家指出,印度基建落后中国约25年,即使2050年经济达中国2025年水平,也难以复制其高效基建路径。 当阿特兰塔低价接手保变资产,印度媒体欢呼“本土制造胜利”时,不应忽视另一面。 仓库里报废的盾构机部件、特高压项目80%的进口依赖、以及因电网效率低下而断电的村庄。 保变电气的退出,是其在印战略的终结,也是印度技术引进与本土化付出代价的缩影。 这场交易远非简单胜负,深刻揭示了技术转移的复杂性、市场环境的易变性及追求技术自主的严峻挑战。 印度能否真正消化技术,构建有竞争力的本土工业体系并惠及发展,仍需时间检验。 主要信源:(印度经济时报)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豌豆

豌豆

1
2025-07-10 07:17

明末山西晋商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