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曾说:“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

蔼鸣 2025-07-09 20:18:49

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曾说:“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天奔波操劳,绞尽脑汁各种算计,无非就是换一个大点的饭碗,其实和飞禽走兽没啥区别,如果说贡献的话,也就是传宗接代,让世界多一些凑数的。” 虽说,季羡林的这种说法看似思想很通透,但是却会让这“大多数人”感到不适。 因为多数人认为,季羡林说的并非是真实的情况,每个人活着都有活着的意义,不能用一句话一概而论。 但实际上,季羡林的这番话,并非站在最高点往下看,而是他在接触到很多普通人之后的感悟。 季羡林所说的“凑数”,并非是“无用”的意思,而是认为普通人的人生,相对于那些名人,大多都是平平无奇。 而普通人要想成为名人,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也只能顾得上一家人的吃喝,而有的人动动手动动笔,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 所以季羡林认为,普通人若没有成名的机会,倒不如就过好当下的生活,努力的让生活过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日子。 季羡林并非贬低普通人的尊严,而是批判一种被物质欲望驱使、缺乏精神超越的生活状态。 他笔下“为一口吃的奔波操劳”“换大点的饭碗”的群体,指向的是将生命意义完全等同于物质积累与社会竞争的生存模式。 这种模式下,人与动物的本能生存差异被模糊化——这正是他忧虑的“异化”现象。 但是,若把传宗接代说成贡献,笔者认为可能说的有些过头了。 按照政治思想中,若一个国家需要人口,那么传宗接代可能被视为贡献,但归根结底,传宗接代传的是文明,接的是人类的延续。 一个人完成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是人类文明社会延续下去的习惯,但若某个人不去这样做,总不能说他“毫无贡献”。 人生下来就是有意义的,就是要活下去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但若纠结真正活着的意义,没人能给出答案,包括哲学家。 季羡林的这番话,并非贬义,他的这句话似乎也是在提醒“大多数人”,不要“无意识的生存”,要多去寻找生命的真谛。人的一生不仅是为了一碗饭奔波,也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要活出自我。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以前年轻一代的人往往思想比较紧张,考虑的较多,而中老年人反而思想更透彻一些。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通过网络即可传达一些信息,这让当代的一些年轻人的思想,也随之放开。 近些年来,许多年轻人开始拒绝“内卷”,开始尝试多去看看世界,多去感受生活,在面对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人生选择时,年轻人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尝试活出自我。 季羡林的这番话看似是冒犯了大多数人,但他的本意,或许也是再是在呼吁大多数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超越性追求,也要珍视脚下尘埃中开出的花。 信息来源: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多数人来到世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海峡网2024-09-10 18:06

0 阅读:38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