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炸了:中国空军接收世界上第一架第五代双座战斗机! 中国将再次引领世界空军变革! 7月8日,俄罗斯媒体纷纷关注中国歼-20S!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歼-20S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斗机。 其中最独特的,就是这个双座设计,它可不仅仅是多塞了个飞行员那么简单——按照官方设定,前座飞行员负责操控飞机飞行,后座飞行员则利用座椅下方的一整套战术指挥系统,直接通过数据链指挥“攻击-11”、“飞鸿-97A”这些隐身无人机群参与作战。 换句话说,歼-20s玩的就是“有人机指挥+无人机打击”的协同作战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作战效率,使歼-20S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同时执行制空、对地打击和电子战任务。 更绝的是,歼-20S还能客串“轻型预警机”,通过组网雷达和数据融合系统,在战场前沿构建一个低空预警网络,这相当于给整个空军编队装了一双24小时不闭眼的电子眼。 有人可能会说,老美的F-22雷达也不差啊。可歼-20S用的是第三代氮化镓芯片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不说,单个组件功率更是F-22的两倍,整体功率能达到44千瓦,直接把F-22的20千瓦甩在身后。 更狠的是,歼-20S的雷达采用三面阵列布局,能覆盖机身300度的范围,而F-22的雷达只能盯着机头前方120度,谁占优势一目了然。 说到隐身性能,歼-20S的前向雷达反射面积(RCS)只有0.02平方米,跟一只麻雀差不多,而F-22的RCS是0.01平方米,看起来好像咱们落后了,但你得知道,F-22的隐身涂层娇贵得很,稍微沾点水或者温度变化大一点就容易开裂,而咱们的隐身涂料在可靠性和耐久性上早就实现了超越。 更关键的是,歼-20S的鸭翼在高速飞行时基本不动,只有在近距离格斗时才会启动,而这时候双方已经进入肉眼可见的范围,隐身不隐身也就那么回事了。反观F-22,垂尾面积比歼-20S大得多,侧向隐身性能反而不如咱们。 去年东部战区的一次演习里,歼-20S带着两架“攻击-11”模拟对抗F-22编队。结果让人跌破眼镜:歼-20S全程躲在后方指挥,让无人机群当诱饵,等F-22开火暴露位置后,歼-20S直接发射霹雳-15远程导弹,轻松“击落”对方。 当然,既然是军事装备,就得考虑成本,中国航空工业通过“青云工程”等项目,把研发成本压得死死的。按照美媒的估算,歼-20S的单机成本大约在1.1亿美元左右,而F-22的造价超过3亿美元,F-35也得1亿美元往上。 更关键的是,咱们的量产速度快得惊人——成飞的生产线现在平均每3天就能下线一架歼-20S,到2030年,中国空军的歼-20系列战机总数很可能突破1000架,这规模直接碾压老美的F-22和F-35总和。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这次算是酸溜溜地承认了中国的领先地位,毕竟他们的Su-57到现在还在为隐身性能和发动机问题头疼。 而老美那边就更有意思了,一边嚷嚷着要加快六代机研发,一边又不得不承认歼-20S已经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最逗的是,美国空军部长前段时间公开表示,要重新评估“忠诚僚机”项目,言外之意就是:中国都把这事儿玩明白了,咱们也不能再磨蹭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骄傲。歼-20S虽然厉害,但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涡扇-15发动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等它完全成熟后,歼-20S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机动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另外,无人机群的协同作战算法也需要不断优化,毕竟未来空战的复杂性远超现在的想象。 但改进归改进,歼-20S的出现,也确实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从“跟跑”进入“领跑”阶段。这玩意儿不仅仅是一架战斗机,更是一个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它的双座设计、雷达性能、隐身能力以及无人机协同作战模式,都在重新定义未来空战的规则。 老美这次估计又得挠头了,毕竟他们琢磨了几十年的事儿,咱们用了不到十年就给干成了。而俄罗斯媒体的反应,说白了就是“羡慕嫉妒恨”——谁让他们自己的五代机不争气呢? 中国航空工业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可不是运气。从“太行”发动机的突破,到氮化镓雷达的研发,再到无人机群的战术创新,每一步都浸透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歼-20S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咱们还会有更先进的战机亮相。到那时候,估计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得重新学习“中国速度”和“中国创新”这两个词的含义了。
俄媒炸了:中国空军接收世界上第一架第五代双座战斗机! 中国将再次引领世界空军变革
依秋聊趣
2025-07-09 14:32: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