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想来中国阅兵!眼看美国连续3次解除对中国的限制,频繁示好中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坐不住了!他在7月4和外交部长王毅的会晤当中明确表达出期待再次访华的意愿,并强调了两国在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等议题上的合作。因此,他对于收到中国的邀请函,邀请他出席在9月3日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非常期待!
从7月初开始,美国商务部一口气解除了三项对华出口限制,包括芯片设计软件、乙烷,还有飞机发动机。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这么做是落实中美日内瓦会谈和伦敦磋商的成果,说白了,就是咱们中国在稀土出口管控上的反制措施,让美国尝到了苦头,不得不做出让步。
就拿乙烷来说,美国出口的乙烷有一半都卖给中国,之前限制出口导致多艘货船在墨西哥湾滞留,美国能源企业损失惨重。
现在解除限制,算是给美国商人一条活路,但这也暴露了美国在贸易战中的底气不足。
再看看中美原油贸易这块,中国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停止进口美国原油,连续三个月一滴都没买。
美国石油商人心急如焚,因为中国市场占他们出口量的很大一部分。
据美媒报道,美国海外原油销售量,因此暴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购买美国石油,可见他们有多着急。
中国之所以敢这么做,因为咱们早就布局了多元化能源进口,俄罗斯、中东国家的原油供应稳定,而且咱们还在推进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这招“断粮”让美国彻底明白,中国的能源安全不是他们能随便拿捏的,回过头来看看马克龙的心思。
他在7月4日的会晤中,特别强调多边主义,这可不是随口一说,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现在正面临美国的贸易打压。
美国计划对欧盟农产品加征17%的关税,再加上之前的汽车税和钢铝税,一旦“对等关税”生效,欧盟的农业税率将达到37%,汽车和钢铝更是高达45%,这对欧洲经济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马克龙心里清楚,欧盟要是继续跟着美国走,早晚得被榨干,所以他想拉着中国一起对抗美国的单边主义,说白了就是想借中国的力量来平衡美国的压力。
说到马克龙提出的三个请求,那就更有意思了。
第一个请求是希望中法携手应对挑战,避免全球陷入霸权主义和阵营对立,这明显是在批评美国的单边行径,想把中国拉到欧洲这边来。
第二个请求是希望中国加大对法国的投资,强化双方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法国干邑白兰地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出口骤降,当地从业者爆发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抗议游行,马克龙急需中国的投资来缓解国内压力。
第三个请求就是期待再次访华,而且特意提到希望在9月3日阅兵期间来,这心思就更明显了,想借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法关系的紧密,同时增加跟中国谈判的筹码。
法国现在的国际定位其实挺尴尬的,它既想维持欧盟“领头羊”的地位,又不得不面对美国的打压和欧盟内部的分歧。
美国对欧盟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不仅加征关税,还威胁要扩大制裁范围,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计划对欧盟加征10%至70%不等的额外关税,而欧盟内部因为成员国利益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反制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持,中国就成了他们的重要选择。
否则一旦对等关税生效,欧洲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如果美国对欧盟加征10%至25%的关税,欧盟GDP将下降0.3%,美国GDP也可能萎缩0.7%。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5月份对美出口环比下降7.7%,汽车出口更是大幅下滑,德国央行行长警告说可能导致经济再次收缩。
欧洲的农业、汽车、钢铁等行业都将遭受重创,而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混乱,这对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
马克龙选择在阅兵期间访华,一方面是想借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法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参与中国的重要活动来展示中法合作的深度,为后续的经贸谈判铺路。
而且法国之前在涉华问题上搞“两面派”,比如支持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结果遭到中国的反制,现在他们得拿出诚意来修复关系。
不过咱中法合作这些年,成果可不少,在经济领域,中国连续多年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法国的空客飞机、奢侈品、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也在法国广受欢迎。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法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声明,也得到了61个国家的支持,展现了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力。
不过咱也得保持清醒,马克龙虽然示好,但法国在涉华问题上的“两面派”作风并没有根本改变,就像最近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访问菲律宾,明摆着是在讨好美国,对中国进行挑衅。
所以咱跟法国合作可以,但得守住底线,不能被他们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只有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才能让中法关系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