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岁男孩心脏上长肿瘤,妈妈带他去看医生,没想到医生却说英文刁难!妈妈

舒朗聊平安 2025-07-09 08:50:33

2023年,5岁男孩心脏上长肿瘤,妈妈带他去看医生,没想到医生却说英文刁难!妈妈急了,说:“医生,你可以讲中文吗?我听不懂!”可医生接下来的话,才让妈妈知道医生的用心良苦!

夜色深沉,广州某三甲医院的手术室外,昏黄的灯光映照在走廊尽头。一位母亲紧紧攥着双手,指关节因用力泛白。她叫李芳,三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眼神却像钉子般死死盯着手术室紧闭的门。门上的红灯亮着,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提醒她:五岁的儿子小宇,正在里面与死神搏斗。

几个小时前,李芳还抱着小宇,哄他闭上眼睛:“宝贝,睡一觉就好了,妈妈在这儿等着你。”小宇点点头,苍白的小脸上挤出一丝笑意。那一刻,李芳的心像被刀割般疼。她不知道,手术室里,主刀医生陈欣欣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宇心脏上那颗肿瘤,远比片子上显示的更狰狞。

故事得从半个月前说起。小宇原本是个活泼的孩子,喜欢在小区里追着风筝跑,笑声清脆得像铃铛。可最近,他总说胸口闷,夜里疼得满头冷汗,蜷缩成一团,像只受伤的小虾。李芳起初以为是孩子贪玩累着了,给他揉揉胸口,喂点热水。

可情况越来越糟,小宇连走几步都会喘,脸色白得像纸。 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小宇的心脏右心房长了一颗肿瘤,约4厘米大。当地医生直摇头,设备有限,手术风险太大,建议转院。李芳咬牙借了钱,带着小宇辗转来到广州,找到了儿科重症专家陈欣欣。

陈欣欣,40岁,广州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见过无数生死。她戴着金丝眼镜,目光沉稳,手术刀下救回过无数孩子。可这次,她看着小宇的片子,眉头紧锁。肿瘤位置刁钻,紧贴右心房,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大出血。更棘手的是,片子显示肿瘤有增大的趋势,若是恶性,小宇可能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那天,李芳坐在诊室,抱着小宇,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儿子还能好吗?”小宇靠在妈妈怀里,睁着大眼睛,安静地听着。陈欣欣顿了顿,低声说:“If it’s malignant, six months to one year.” 李芳愣住,急道:“医生,您说中文行吗?我听不懂!”

陈欣欣摘下眼镜,目光柔和却坚定:“我能直说,但孩子听着呢。你确定他能承受?” 李芳瞬间明白了。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却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她低下头,轻轻抚摸小宇的头发,强装镇定:“没事,宝贝,妈妈在这儿。”

那一刻,陈欣欣的心也揪紧了。她见过太多崩溃的家长,但李芳的隐忍让她更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试一试。 手术前的准备像一场无声的战斗。陈欣欣召集心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的专家,连夜开会。手术方案改了三版,每一版都在权衡风险与希望。

肿瘤太大,剥离时可能需要暂时停跳心脏,这对一个五岁孩子的身体是极大考验。更糟的是,术中可能发现肿瘤比预想的更复杂,甚至无法完全切除。 手术当天清晨,手术室外,李芳签下同意书时,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医生详细说明了风险:偏瘫、痴呆、甚至死亡。

每一个字都像刀子,割在李芳心上。她红着眼,哽咽道:“我信你们,求你们救他。”说完,她把小宇推进手术室,门关上的那一刻,她整个人瘫坐在地上,眼泪像决堤的河。

手术室外,李芳等了整整六个小时。门终于打开,陈欣欣走出来,摘下口罩:“手术成功,孩子暂时没事。”李芳“哇”的一声哭出来,扑通跪在地上,连声道谢。陈欣欣扶起她,声音疲惫却温柔:“先别谢,接下来五天最关键,我们得等化验结果。”

接下来的五天,李芳几乎没合眼。她守在重症监护室外,隔着玻璃看小宇。孩子插着管子,胸口裹着纱布,像个脆弱的瓷娃娃。每天,护士都会送来新的检查报告,李芳攥着报告不敢看,只能一遍遍祈祷。 第五天,化验结果出来了。陈欣欣拿着报告,走到李芳面前,微笑道:“良性,孩子没事了。”李芳愣住,随即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她抱住陈欣欣,泣不成声:“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陈欣欣拍拍她的肩,眼中也泛起泪光。

小宇出院那天,阳光洒满医院走廊。他牵着李芳的手,脸上终于有了笑意。陈欣欣送他们到门口,叮嘱道:“按时复查,孩子会越来越好。”李芳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恩。 这不仅是一个孩子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更是一个母亲与医者并肩作战的奇迹。

0 阅读:2157

评论列表

poemjing

poemjing

2
2025-07-09 11:23

六个月到一年

唐老鸭

唐老鸭

1
2025-07-09 11:42

向挽救孩子的所有医护人员致敬!你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也向这位坚强的、伟大的母亲致敬!祝宝宝平安健康!

舒朗聊平安

舒朗聊平安

舒朗喜欢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