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妻妾众多,但对他来说,有三个女人是与众不同的。第一个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太太于氏,后来也被他封为“皇后”,俩人虽然感情不好,但袁世凯坚持“糟糠之妻不下堂”,对她始终尊敬。
第二个是出身青楼的大姨太沈氏,两人算是患难之交。早年袁世凯落魄上海时,她拿出全部积蓄资助其走动关系,并自己赎身等待袁世凯归来。袁世凯对她的感情非比寻常,当上总统后不仅按照约定娶她为大姨太,而且对她如正室一般。由于于夫人不善交往,在外交场合经常露怯,后来但凡正式场合,一直都是沈夫人出面应酬。虽然沈氏一直没有生育,但是袁世凯命所有子女都要叫她“亲妈”。
如果说以上两个女人的与众不同,多少都是命运的奇遇,有非比寻常的原因,那么第三个女人,也就是五姨太杨氏纯粹是靠自己的能力,打工牛马硬卷,卷成了这个家里最重要的女人,也成了这些妻妾中,晚景最好的一个。
关于五姨太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天津杨柳青人,一种说是宜兴人,但不管哪一种,都认可五姨太出身还不错,属于小商人家庭,因此在家学了一些记账管钱的本领。五姨太相貌并不算漂亮,但是她有一双缠的非常小的脚,而袁世凯恰好就是恋足癖,在朝鲜曾经专门用京剧“踩寸子”的办法,让天足的朝鲜姨太太模拟小脚女人走路的“弱柳扶风”感。听说有小脚美女,立刻前去求亲。
五姨太过门后非常受宠,原因也不光是小脚,而是因为她善于理财。袁家家大业大,人口繁杂,出身商贾的五姨太愣是把田产、商铺、账目、工资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袁世凯深有“贤内助”之感,便逐渐放权,让她在管钱之余继续管人。
所谓的“管人”其实也就是帮老袁管后面这几个这些姨太太们。为了体现公平公正,袁世凯制定了“轮流值班”制度,也就是每天晚上都按照顺序,由不同的姨太太来侍寝。到了晚年,他更是只和比较年轻的五、六、八、九姨太同居,四人轮流值宿,每人侍奉一周,轮到谁就让丫鬟把铺盖搬到老袁卧室。但是不管谁服侍过夜,第二天早上一定是五姨太来服侍梳洗穿戴,顺便商量家务。
五姨太管人心狠手辣,往往以教导和指点“家规”的名义,对六、七、八、九姨太太非打即骂。尤其是九姨太,因为原来是五姨太杨氏的婢女,经常被打的头破血流。五姨太还利用袁世治家严格这一点,告发九姨太赌博,导致九姨太被停发俩月工资。
五姨太是标准的内宅大卷王,除了管钱管人,她居然还有精力卷厨艺,她做的韭黄炒肉和红烧肉,是袁世凯每顿必吃的菜,雷打不动必须上桌。甚至她还自学了按摩,让忙于公务疲惫不堪的的老袁根本离不开自己....
除此以外,五姨太还为老袁生了四个孩子,是生育最多的姨太太。她的孩子们的婚嫁都十分不俗:八子袁克轸,娶清朝直隶总督周馥之女;九子袁克玖,娶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之女;十一子袁克安,娶天津富翁李士铭之女;五女袁季祯,嫁清朝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另有十五女幼年夭折。
这也太卷了...
据说有一天晚上,老袁给了每个孩子十块钱,让他们花去,看谁买到的东西最有价值。别的孩子们都买了零食玩具,也有个别有心计的买了给老袁的礼物,唯有五姨太的儿子袁克安买了许多零食送给其他兄弟姐妹。
晚餐时,其他兄弟姐妹都在说自己买的东西,唯独袁克安一言不发。袁世凯认为袁克安啥也不是,就臭骂他,结果兄弟姐妹们都冲上来为他说话。这时候五姨太才跟袁世凯说,袁克安买了很多零食给兄弟姐妹们,买到了人心。袁世凯这才明白,重赏了这个儿子,也对五姨太教育子女的方式刮目相看。
五姨太非常想当“皇后”,实在不行当个“贵妃”也好,因此她没停点的撺掇袁世凯称帝。但袁世凯称帝后,她只被封为“妃”,不过也好过六姨太被封为“嫔”。六姨太对此十分不满,说要是不封自己为妃就要带着孩子回河南老家。五姨太说要不咱俩换换吧,你叫“妃”,你们爱叫我啥叫我啥。袁世凯一生气,说你和孩子不是要回老家吗!以后扶着我的灵柩回去吧!
结果没两天,真的就....
早在袁世凯病重的时候,五姨太就看出袁家不行了,自己又和大姨太太一向不和睦,于是她抓紧把田产铺子转到自己名下。袁世凯挂了之后,杨氏第一时间就带着一大笔钱跑路了。因为只有她经手银钱,中饱私囊了不少,因此算是捞了一大笔油水。
靠着这一大笔钱,五姨太携子迁居他城,用所卷钱财经商,生活十分富足,儿女也都成材。甚至1937年去世后,她位于香山南麓的墓园还包含了石狮、牌坊、华表、享堂等,十分奢华。
这位精明冷酷的女人对内以能力赢得袁世凯倚重,却以苛待他人固权;对外预判时局,乱中自保,晚年得以善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弱女子,能在这种情况下,周全自身,并为子女都谋了个好前程,即便道德上有瑕疵,却也能称得上一代女中枭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