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段祺瑞拜访袁世凯,正赶上袁世凯吃早餐。
那日清晨,段祺瑞来到袁世凯的住所,恰逢袁世凯享用早餐。袁世凯随意问道:“芝泉,用过早膳了吗?”段祺瑞答复已经用过,袁世凯便自顾自地享用他的丰盛早餐。只见他先是一口气吃下二十个鸡蛋,动作干净利落,接着又享用了一只八宝鸭,最后以一大碗人参汤收尾,全程气定神闲。目睹此情此景,段祺瑞不禁感叹:“项城,您这一顿的食量,抵得上我半个月的口粮了!难怪您精力充沛,应对诸多事务游刃有余。” 袁世凯,字慰亭,河南项城人,生于1859年,从晚清时期崛起,至民国初期,凭借北洋军实力,曾担任临时大总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生于1865年,是袁世凯麾下的重要将领,后来也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二人关系密切,段祺瑞对袁世凯忠心耿耿,是袁世凯的得力助手。此次拜访,想必是为了商议要事,却碰巧赶上了袁世凯的早餐时间。
袁世凯的食量并非一日养成。出身军人世家,从小习武的他拥有强健的体魄。他深信,成就伟业必须拥有强健的体格,故而对饮食格外讲究。在他看来,鸡蛋补充蛋白质,鸭肉滋养气血,人参汤提神醒脑,这三者组合堪称“养生秘方”。据说,他每日三餐都少不了肉类和滋补品,餐餐都吃得饱饱的。据统计,他一天的伙食费相当于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支。这种饮食习惯并非没有弊端。袁世凯偏爱油腻厚重的食物,鸡鸭鱼肉是餐桌上的常客,而蔬菜却很少见到。加上他食量巨大,活动量却相对较少,年岁渐长后,身体自然出现了问题。史料记载,他晚年经常腰酸背痛,排尿也不顺畅,这很可能与他过量的饮食习惯有关。
在那个年代,袁世凯的饮食方式与常人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时,许多百姓都吃不饱饭,而他却天天大鱼大肉,如同过节一般。这不仅是个人喜好,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当上大总统后,自诩为“天子”,认为吃得好才能彰显他的威严。他的厨子都是一流的,菜单日日更新,仅早餐就能摆满一桌。这种奢华也招来了不少非议。百姓们看他如此铺张浪费,心中不平衡,认为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政敌也以此为攻击点,指责他挥霍无度,甚至挪用北洋军的军饷来满足口腹之欲。袁世凯对此却毫不在意,他认为自己有实力,吃得好是理所应当的。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与他的政治生涯息息相关。他精力充沛,早年带兵打仗,凭借强健的体魄慑服了不少人。段祺瑞那句“应对诸多事务游刃有余”,并非夸大其词。袁世凯一天能会见十几个官员,批阅几十份文件,晚上依然精力充沛,这与他充足的营养摄入密不可分。这也埋下了隐患。1916年,他去世时年仅57岁,并非高寿。医生诊断为尿毒症,与长期饮食过量,肾脏负担过重直接相关。在他称帝期间,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经常头晕目眩,决策也变得混乱。有人认为,如果他少吃一些,控制饮食,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回首袁世凯那丰盛的早餐,令人唏嘘不已。他吃得多,也干得多,最终却因饮食而损害了健康。如今,人们提倡健康饮食,营养均衡,袁世凯的饮食习惯反倒成了反面教材。但话又说回来,他对自己身体的自信,也值得我们思考。如今,又有谁敢一顿吃二十个鸡蛋呢?恐怕医院得提前准备好病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