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通牒”又来了,这回是对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口要账,搞得像是在开清明追债

春风拂柳画中行 2025-07-07 19:11:00

特朗普的“通牒”又来了,这回是对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口要账,搞得像是在开清明追债大会。说是7月9日关税暂缓期一到,要是谁没签协议,就得一刀下去。可偏偏印度这时候没给面子,直接在世贸组织备案:准备反制,对美国产品征报复性关税。 不是嘴上说说,是实打实地动手了,还顺便在WTO那边备了案,连原因都写得一清二楚:你美国这关税行为,违反世贸规则,损害双边贸易,既然你无视规矩,那我们也没必要客气。 这才是莫迪的回应,不吵不闹,直接反手一巴掌。 之前美国那一套逼供式谈判,搞什么“印度必须全线开放市场、对美零关税”,一边继续打你汽车、钢铁和纺织业的脸,一边还让你笑着说“yes”。这不是谈判,这是讹诈。 结果就是现在,特朗普还在放风说“很多国家接近签协议”,转头印度就递上来一个“打脸通报”。 事儿闹成这样,不是因为印度反常,而是美国开的价太离谱。 第一步就够毒:继续对你核心制造业征重税。印度现在制造业本来就没活成梦里那个“世界工厂”,过去十年“印度制造”喊得震天响,结果制造业在GDP里占比越喊越低,已经跌到14.7%,比1968年都还差。连个像样的底盘都没立住,现在还要被美国加一轮关税,等于把工业体系从半死送进火化炉。 而且被打的不是资本家,是最底层的工人阶层。谁都明白,美国要的是你开放市场、我赚钱;你失业、我不管。 第二步更狠:要你零关税开放农业。这相当于把印度几亿农民往刀口上送。对莫迪来说,那不是政策让步,是选票自杀。 别忘了,印度70%的农村人口都靠农业吃饭。美国农产品要是杀进来,凭补贴和产业优势,分分钟就能碾平印度本地农业。一旦农产品全线失守,粮价被控,社会不稳那都是后话,最先出事的是——选票。 这事西塔拉曼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农业和乳制品是谈判红线。别说零关税了,美国那边谈判条件一提“奶粉自由”,印度这边脑袋就炸。不是怕美国,是怕民意。 而更要命的是,印度不是没退路,它现在手里还真有个杠杆——金砖。 7月6日,莫迪飞去巴西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嘴上说得也很清楚:全球南方需要一个“多极秩序”,而金砖就是个平台。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美国要用市场绑架我,那我就把市场之外的外交体系摆出来。我谈不拢,你别指望我就范;你想独吞规则,我就抱团另起炉灶。 对莫迪来说,这不是愤怒反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政治选择。美国那套“我说了算、你照做就好”的交易思维,注定越来越走不通。尤其对印度这种本身就有点野心、又恰好站在发展中国家话语风口上的国家来说,顺着美国爬,是喝汤;而另起炉灶,才有可能吃肉。 你看得出来,美国现在是真着急,靠通牒+恐吓催签协议。但越是这样,印度越不会上钩。你一个超级大国,整天玩强买强卖,反而逼得别人抱团。你要拉着170多个国家签协议?结果是别人抱团写好了“联合声明”,准备集体不签。 这局谁赢不好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现在全球秩序不吃那套“用美元敲脑袋”的老套路了。 美国要的是一种“全世界都配合我”的幻想,印度想的是“怎么借势翻盘”。你一招下去,对方不接招还反手一巴掌,这场博弈,已经不是谁靠谁的问题,而是——谁还能信谁。 莫迪的算盘其实不复杂:靠美国,掉血;靠中国,不现实;但抱住“南方联盟”的集体幻想,再拿金砖当杠杆,也许就能换来一点战略腾挪的空间。 你说这算不算“墙头草”?未必。放在美国人那边,也是“灵活务实”的外交技巧。谁都没义务一直站在谁身边,尤其是当你手里只剩“威胁”两个字的时候。 特朗普拿关税当大棒,想把世界国家按顺序排好站队。结果越打越散,越敲越冷。每一封“通知函”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失去的盟友。 而印度这次,就是那个“不再装聋作哑”的。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春风拂柳画中行

春风拂柳画中行

春风拂柳画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