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

风吹柳絮飘满天 2025-07-07 16:36:21

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 2007 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面对记者采访,她淡然表示:“感谢祖国的栽培!” 2007 年纽约授勋仪式的聚光灯下,71 岁的李爱珍抚过院士服上的丝绒滚边,突然想起 1958 年上海冶金所漏雨的铁皮屋顶。 那年她刚从复旦毕业,用搪瓷缸接的雨水正滴在半导体晶圆上,晕开的水圈像极了此刻通知书上的烫金印章。 1968 年冬夜的实验室里,李爱珍把半导体数据抄在《毛主席语录》的空白页。 红卫兵砸门的声响由远及近时,她迅速将笔记塞进铁皮柜底层,上面盖着炼钢用的防护手套。 这个后来被改造成 MBE 设备操作台的旧柜子,在 1982 年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归来时,柜板下垫着她偷偷带回的技术图纸。 匹兹堡的雪夜里,她啃着冷三明治看导师演示分子束外延技术,仪器绿光映着她冻裂的手背。 而此刻上海的实验室里,那台国产 MBE 设备的真空度已从 10^-6 帕跃升至 10^-10 帕。 2000 年上海微系统所的超净间里,5 到 8 微米波段的中红外激光首次点亮。李爱珍白大褂袖口的焊锡渣还未拍掉,这束光却已穿透西方技术封锁的壁垒。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专家在视频会议里沉默三分钟后,发来的邮件标题是 “中国的光”。 而 1994 年启动这项研究时,她连特殊晶体都需托香港亲戚携带,海关查验时,那些状如冰糖的碲镉汞晶体险些被误作违禁品。 如今它们被封存在实验室的惰性气体柜里,旁边是她四次申请院士落选的提名表。 1999 年那份的 “主要成就” 栏,她曾用红笔在 “国产 MBE 设备研发” 下画了三道波浪线。 1983 年贝尔实验室的咖啡间,美国同事盯着李爱珍用烧杯煮的福建铁观音发愣。 她想起 1936 年福建石狮老家的番石榴树,归侨父亲指着《科学》杂志说:“阿珍,以后要让中国人自己造芯片。” 此刻纽约授勋现场,记者追问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的感想,她从手袋里取出张泛黄的纸。 1968 年藏在《语录》里的笔记首页,铅笔写的 “半导体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已被岁月磨得浅淡,却在闪光灯下泛着微光。 上海微系统所的展厅里,那台凝聚着她心血的中红外激光器旁,陈列着当年的铁皮柜。 柜门上 1972 年刻下的镓原子结构仍清晰可见,旁边玻璃罐里装着 1982 年带回的 MBE 靶材碎片。 而美国科学院档案显示,提名她的七位院士中,三位曾在 1980 年代目睹这个中国女科学家如何用搪瓷杯和旧铁皮柜,在设备落后的实验室里搭建起半导体王国。 当 2010 年中红外光电国际会议首次在上海召开,李爱珍坐在主席台,望见台下年轻科研人员眼里的光。

0 阅读:58
风吹柳絮飘满天

风吹柳絮飘满天

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