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刘洪才外出侦察敌情,返程途中,遇到了五个形迹可疑的民兵,他看了对方一眼,立刻大声喝问喝:“站住!干啥的?” 领头的人下意识摸向腰间,可刘洪才反应更快,枪口瞬间对准了他。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毫无预兆地开始了。 刘洪才时任129 师侦察连长。 他的人生非常传奇:13 岁参军,百岁离世!他靠一巴掌骗过日军,识破 5 个伪装特务。 那么,刘洪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为何能如此敏锐地识破敌人伪装?这得从他坎坷又传奇的早年经历说起。 1911 年,刘洪才出生在四川通江县的穷山沟。家里穷,日子苦。七八岁起,他就给地主放牛。挨皮鞭、饿肚子,是常有的事。这些苦难,在小刘洪才心里,种下了对旧社会的仇恨。 1933 年,转机来了。红四方面军到了通江,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年仅 13 岁的刘洪才,二话不说就参了军。 从此,他跟着队伍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他从通讯员一路成长为排长。再艰难的环境,都没能打倒他,反而把他磨炼成了铁骨铮铮的战士。 抗战爆发后,刘洪才随 129 师东渡黄河,在山西战场作战。攻打辽县时,他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城墙。 不幸的是,被日军子弹击中,当场昏迷。多亏后方医院全力抢救,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才捡回一条命。 伤愈后的刘洪才,带着满身伤疤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迎来了新的挑战。 1940 年春天,伤愈后的刘洪才接到新任务,被调到山东历城当侦察连长。 当时,山东局势严峻。日军搞 “治安强化运动”,频繁扫荡。伪军、特务也不断潜入根据地搞破坏。刘洪才深知,必须摸清敌人底细,才能保护好根据地。 面对敌人的严防死守,刘洪才究竟用了什么办法获取情报?这背后还有一段惊险刺激的故事。 历城县城是日军在鲁中的重要据点。城门岗哨森严,进出都要被反复严查。怎么才能摸清城里的布防情况?刘洪才想出个大胆主意:假扮日军进城! 他挑选了两名机灵的战士,换上刚缴获的日军军服,大摇大摆走向城门。城门口的伪军点头哈腰问:“太君,您这是?” 刘洪才用生硬的日语回了句:“巡查!” 这时,旁边一个伪军小声嘀咕:“这几个太君口音咋这么怪?” 刘洪才抬手就是一巴掌,骂道:“八嘎!多嘴!” 这一巴掌,直接把伪军吓住了,再也不敢吱声。就这样,三人顺利进了城。 进城后,三人分头行动。一人假装买东西,观察街上日军动向;一人混进茶馆,和老百姓唠嗑套情报;刘洪才直奔城防司令部,仔细观察敌人的兵力和工事。 可就在准备撤离时,意外发生了。迎面碰上日军巡逻队。日军士兵热情打招呼:“哟西!” 刘洪才三人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回应。日军盯着他们上下打量,慢慢围了上来。 千钧一发之际,刘洪才使了个眼色,三人突然动手!刘洪才一个锁喉放倒领头日军,两名战士迅速解决另外两人。来不及清理现场,他们撒腿就往城门跑。 这时,城门口的伪军认出了他们,但被刘洪才的气势镇住,只能乖乖放行。 完成侦察任务后,刘洪才三人赶紧换下日军军服,准备回团部汇报。走到村口,竟然又碰上那五个 “民兵”。 这五个人扛着枪,眼神躲躲闪闪,动作特别僵硬。刘洪才心里 “咯噔” 一下:不对劲!真正的民兵执行任务,不会这么鬼鬼祟祟。 他主动上前搭话:“老乡,哪个村的?” 领头汉子支支吾吾:“我们…… 是王庄的。” 刘洪才接着问:“王庄民兵队长是谁?” 对 方一下子卡住了,说不出话。旁边另一个 “民兵” 赶紧接话:“队长是赵铁柱。” 刘洪才心里冷笑:撒谎!王庄民兵队长明明是李二柱,这破绽太明显了!他不动声色地说:“正好,跟我们回团部领弹药。” 这话一出口,五个人脸色瞬间煞白,转身就跑!刘洪才大喊:“站住!” 同时扣动扳机,两声枪响,两名伪军倒地。剩下三人吓得瘫在地上,连连求饶。 一审讯才知道,这五人是伪军假扮的特务,专门来根据地刺探情报。他们自以为伪装得很好,没想到栽在了刘洪才手里! 刘洪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靠的可不是运气。干了多年侦察,他总结出一套经验:真正的民兵眼神坚定,动作自然;特务眼神躲闪,举止刻意。就靠着这双 “眼睛”,他完成了不少危险任务。 这次历城侦察,刘洪才不仅摸清了日军布防,还粉碎了敌人的渗透阴谋。师部专门嘉奖他,战友们都叫他 “活雷达”,这称号,他实至名归! 抗战胜利后,刘洪才没停下脚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都跟着部队南征北战。1955 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后来转业到地方,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2014 年,这位 13 岁参军、经历无数战火的百岁老英雄,在四川巴中离世。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他也是无数抗日战士的缩影,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祖国的防线。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940年,刘洪才外出侦察敌情,返程途中,遇到了五个形迹可疑的民兵,他看了对方一
受伤的梦娇
2025-07-07 15:28:35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