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成立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各认缴 100 亿美元,初始资本 500 亿美元。这个旨在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基建融资的平台,本应是成员国携手发展的桥梁,却因印度的 “神操作” 变成了一场荒诞剧。 印度作为创始国,却在资金投入上玩起了 “小聪明”。按照协议,各国需认缴 100 亿美元,但印度实际到账金额远低于承诺。 有消息称,印度加入时仅缴纳 20 亿美元,其余资金长期拖欠。这种 “空手套白狼” 的做法,让其他成员国颇为不满。更离谱的是,印度一边拖欠会费,一边疯狂申请贷款。 截至 2024 年,印度已从金砖新开发银行获得超过 315 亿美元贷款,用于国内公路、电力、水利等基建项目。这些资金本应用于跨国合作项目,却被印度 “截胡”,变成了自家的 “提款机”。 吃相难看就算了,印度还在决策机制上大搞 “一言堂”。数据显示,印度否决了其他国家 70% 的合作提案,从能源开发到数字基建,只要涉及中国主导的项目,印度必投反对票。 2023 年,金砖国家讨论建立共同货币 “金砖币”,以减少对美元依赖。多数成员国支持这一计划,印度却跳出来反对,要求以卢比作为核心货币。 明眼人都知道,卢比汇率波动剧烈,根本不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资质。印度的真实目的,不过是想通过否决共同货币计划,削弱人民币的影响力。 印度的 “搅局” 行为,在扩容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2024 年,阿尔及利亚申请加入金砖,印度收受法国好处后,直接一票否决。 2025 年,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反对印度在联合国改革议题上的私利诉求,印度竟以退出金砖相威胁。 这种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做派,让金砖机制的决策效率大幅下降。2025 年 5 月的金砖外长会议,因印度阻挠涉美批评条款,最终未能发布联合公报。 印度的 “薅羊毛” 策略,短期内确实为其带来了经济利益。中央邦公路项目、安得拉邦太阳能电站等基建工程,在金砖贷款支持下顺利推进。 但从长远看,这种 “吃干抹净” 的做法正在透支印度的国际信誉。中俄等成员国已开始绕过印度,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 “石油人民币” 计划。 2025 年,金砖国家启动修订《组织章程》,拟将开除成员国的条件从 “全体一致同意” 改为 “多数通过”,这被外界解读为对印度的警告。 印度的行为背后,是其复杂的战略焦虑。一方面,印度试图通过金砖平台提升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影响力深感忌惮。 这种矛盾心理,使其在金砖机制中始终扮演破坏者角色。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享受金砖贷款,一边向美国示好。 2025 年,美国要求印度退出金砖以表忠心,印度虽未直接答应,却在多个关键议题上配合美国施压。 如今的金砖银行,正面临着 “印度困境”。这个本应代表全球南方国家利益的平台,因印度的自私自利而陷入内耗。 其他成员国逐渐意识到,若不解决印度的 “搅局” 问题,金砖机制将难以实现真正的扩容与深化合作。
印度这次高兴了!来自印度快报7月7日消息说,在金砖国家峰会发布的联合声明中,金砖
【8评论】【13点赞】
用户13xxx98
印度的每一个决策,都反应了印度的立场和金砖国家完全不一致。
温暖人间
印度本是美国派来打入金砖的卧底。
用户10xxx56
印度是美国的走狗,应该开除金砖国的资格
用户12xxx06
不出钱就出局,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悠悠的波仔
任何组织有印度就会烂掉
用户10xxx96
看来,用印尼替代印度方案,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