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苏杰生本周访问美国待了四天,特朗普接待了包含沙特防长在内的其他国家高官。但唯独没有为这位印度最高外交官预留座位,甚至连一张自拍都没有,印度却口口声声称赞美印“战略伙伴”关系。 事情要从特朗普的日程表说起。7 月 3 日,沙特防长哈立德突然现身白宫,与特朗普密谈伊朗问题和加沙停火事宜。 同一天,苏杰生正在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却只能与国务卿布林肯讨论 “印太走廊” 和清洁能源合作。这种安排背后,是美国对中东局势的高度关注 —— 伊朗核谈判重启在即,沙特作为关键盟友的地位凸显,而印度在特朗普的外交棋盘上,优先级显然靠后。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刻意淡化苏杰生的访问,只字不提加拿大锡克教领袖暗杀事件。这与特鲁多此前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权衡印度的战略价值时,显然更看重其在制衡中国方面的作用,而非卷入加拿大与印度的外交争端。 面对冷遇,印度外交部却高调宣称 “美印关系处于历史最佳状态”。这种表态背后,是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印度依赖美国的技术和投资,尤其是在半导体、国防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印度又不愿完全倒向西方,坚持在俄乌冲突中购买俄罗斯石油,甚至公开反对美国的制裁压力。 苏杰生在纽约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印美关系 “不围绕中国展开”,而是涉及贸易、侨民等多维度合作。这种表态既是说给美国听,也是说给国内看 —— 莫迪政府需要向民众解释,为何在被冷落的情况下仍坚持与美国合作。 然而,现实数据却打脸:2024 年美印贸易逆差高达 457 亿美元,特朗普政府正以 “对等关税” 相威胁,要求印度开放市场。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印对双边关系的定位存在根本分歧。美国视印度为 “印太战略” 的重要棋子,希望其在军事上配合对抗中国;而印度则追求 “领导型大国” 地位,不愿成为任何阵营的附庸。 这种矛盾在防务合作中尤为明显:尽管双方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等文件,但印度 70% 的武器仍依赖俄罗斯,而美国对印度购买俄制 S-400 导弹系统的不满从未消弭。 特朗普的冷处理,或许正是对印度 “骑墙” 策略的敲打。就在苏杰生访美期间,美国宣布将与印度签署十年期国防框架协议,承诺增加军售并提供 F-35 战斗机。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策略,旨在迫使印度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然而,印度显然不愿就范 —— 莫迪政府一边与美国谈判关税,一边向 WTO 申诉美国的贸易政策,同时加强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 这场外交冷遇在国际社会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外交部在回应中强调 “尊重各国自主选择”,暗示印度应警惕美国的战略算计。 俄罗斯则通过媒体指出,美印关系的脆弱性源于双方 “缺乏战略互信”。更讽刺的是,印度国内反对党借机抨击莫迪政府 “外交失败”,要求其重新评估对美政策。 苏杰生离开华盛顿时,或许比来时更清醒:在特朗普的外交棋盘上,印度不过是一枚可随时替换的棋子。 而印度要真正实现 “战略自主”,或许需要跳出 “选边站队” 的窠臼,在中美俄之间找到平衡支点。
印度外长苏杰生本周访问美国待了四天,特朗普接待了包含沙特防长在内的其他国家高官。
猫贪余温
2025-07-06 21:54:43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