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真是太热了,作为一个80后,有时候就在想,小时候夏天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冬天没有羽绒服,没有厚棉鞋,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 到现在我似乎觉得从小到大这三十多年就是弹指一挥间,从童年到中年,从小山村到大城市,仿佛穿越了时空。 小时候在晋北农村,夏天热,但不闷,有风吹来的时候,明显感觉瞬间凉爽,在大树下面乘凉和太阳底下完全是两个世界,夏天晚上睡觉都得盖被子。那时候夏天的冰棍一毛一根,放在泡沫箱里,那时候我甚至不懂冰棍为什么要放在泡沫箱里甚至还要盖上被子,天真的以为会加速融化,长大才知道是隔绝保温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爸妈去田里了,我和姐姐特别想吃一根冰棍,两个人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了八个一分钱的钢镚儿[流泪],硬着去村里小卖铺买冰棍,我自己假装在手机数了一遍,嘴里喊着够一毛,递给了小卖铺叔叔。他真的递给我一根冰棍,我和姐姐轮番把冰棍放嘴里抿来抿去,根本不舍得咬,尽量缩短它的融化时间。当时觉得卖冰棍的叔叔真傻,竟然上了我的当,现在想来,他可能真的只是把我当一个孩子而已。在那个论角和分花钱的时代,他不可能不亲自点数。到现在每次我回老家,碰到他都觉得很亲切,每次都要掏出烟来为他点上寒暄几句。 那时候的冬天一定比现在冷,因为我记得下大雪经常把院子里的老榆树压断。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是奇冷无比,天还没有亮,穿上妈妈给亲手做的大棉袄和棉靴,去邻居门口喊上小伙伴去学校早读,天太黑,有小伙伴可以相互壮胆。 到了教室第一时间是生火炉,值日生自己从家带脱过玉米粒的玉米棒,高粱头,学校提供煤炭,但是需要学生自己锤成碎块,生火水平高的学生自然是好,有时候轮到生火水平一言难尽的学生,整个教室都会烟熏火燎,早读的朗朗读书声自然就变成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那时候农村的小学很多都没有电铃铛或者音响,我们学校使用一根废弃的火车导轨作为铃铛,下课放学都由大年级班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看表负责手动打铃,很荣幸有一年我们学校敲上下课铃铛由我负责,戴着我爸给我买的“华杰”电子手表,每当快下课或者放学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全班唯一的希望,小伙伴们甚至无心上课,那种投向你的炽热眼神现在想来都很纯真。 当然我是一个非常有原则性的好学生,但是班里有一个长的小巧可爱大眼睛的小姑娘,当她每次看向我,指着她手腕上的电子表的时候,我就会毫不犹豫的起身奔向那一节锈迹斑斑的导轨铃铛,当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帮助她实现愿望的大英雄。 写到这里,好想回到童年,再抱一抱那个可爱又大眼睛的小姑娘。
好消息!好消息!52拖不下去了,对面出来宣了,9号他要去瓷都。大姐直播时说,我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