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逃到香港的原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在香港赔了个倾家荡产,原因是他被人骗了,20万美金打了水漂,瞬间从衣食无忧陷入食不果腹。 潘裕昆,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生,长期在54军任职,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后任新一军第三任军长。 新一军的第一任军长为孙立人,孙原是宋子文所扶持创立的税警团团长,后来宋与老蒋闹崩,税警团立马成为各方抢夺的目标,很快被瓜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组建远征军赴缅作战,孙立人请缨,带着新38师入缅。1942年,孙在印度建立新编第一军,下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4年,老蒋下令驻印新22师脱离新一军建制,并以该师为基干编组新六军,优先获得美式装备。陈诚便趁机将54军的14师、50师运至印,与新22师合编为新六军。 后来,50师又划到新一军,这样一来,国军最好的两个军中,都有了陈诚的影子。当时,潘裕昆是50师的师长,作为土木系成员,自然与孙立人关系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在缅甸的战场上,潘打了几场硬仗。比如在密支 那争夺战中,中、美军队攻下市区主要街道后,日军被压缩到城北的最后阵地,潘马上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冒雨绕到日军背后攻击,使日军腹背受敌,最终溃败,中国军队取得密支 那大捷,潘也因此战而获得了英皇勋章和由罗斯福颁发的美自由勋章。 抗战胜利后,潘奉命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之后新一军被派往东北,受杜聿明节制。孙杜二人有矛盾,最终孙立人被迫离开东北,新一军的军长便由潘裕昆接任,并加入了廖耀湘的第九兵团。 1947年,陈诚跑到东北战场想捞回一点政治资本,不想大张旗鼓的来,却灰头土脸的离开。由七个军扩充到十四个军,战斗力却不见涨,一次战败就损失一个军。 老蒋气急败坏地跑到东北质问,一听是陈诚主导的作战计划,也不好发作,更不好处罚。 后来在辽沈战役中,廖耀湘兵团被围,潘裕昆侥幸突围,先坐火车去了沈阳,后跟着卫立煌登上最后一架飞机,成功逃脱。 潘逃脱后回到湖南,携家人迁往香港。他为何不敢去见老蒋,有两个原因:其一,新一军已全军覆没,他已没有东山再起的底盘;其二,当时陈诚也失势,无人为他说话,去了也只能是一只替罪羊。 所以,综合考虑,他便不再追随老蒋,决定前往香港。 到香港之初,他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舒服的。潘多年以来有丰厚的积蓄,约20万美元,这等财富足以在短期内支撑他在香港的生活。 后来卫立煌也逃到了香港,两人常有往来。1951年,卫立煌参与香港新生公司投资时,资金不够,潘都有替他出资。 他的钱原本存在汇丰银行,后来转存到了复兴银行,这个银行原是湖南军阀刘建绪在港开设的分支。在新中国成立后,刘逃至香港并将银行低价转给了商人袁德泉。 袁德泉这个人唯利是图,借着复兴银行这一招牌,表面以高利率吸引存款,实则是在非法集资。 袁在得知潘裕昆有一笔大额美金后,便以复兴银行的高利率诱惑他,让他把钱存到复兴银行,而且还说,只要把钱存入他们银行,除了高利息,还可以提供一些商界的人脉和资源,帮助潘裕昆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多收益。 这个条件对潘来说很有诱惑性,因为他本人不善于理财,也不想坐吃山空,有这样的好事,他当然不愿意错过。 于是,潘就把钱转存到了复兴银行,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潘就在报纸上看到复光银行倒闭的消息,说袁德泉卷款潜逃南美了。 他赶紧拿着报纸去复兴银行的办公楼,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一地的碎纸屑,复兴银行早已人去楼空。 潘裕昆就此破产,20万美金打了水漂,一分也拿不回来,他从一个从衣食无忧陷入食不果腹。 潘裕昆心里十分沮丧,此后有人经常看见他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 不过对于潘裕昆而言,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跟随卫立煌通电宣布拥护新中国,在他晚年时回到了大陆。 1982年,潘裕昆病逝于杭州,享年76岁。叶落归根,应该是他人生最大的安慰。
1951年,逃到香港的原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在香港赔了个倾家荡产,原因是他被人骗了
琴音绕梁意韵绵
2025-07-06 17:07: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