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段比亚迪的发展史,还是颇有感触的。
比亚迪早年要做汽车,其实是从电池产业出发的。
一个令人感慨的细节是,王传福要收购秦川的那段时间,有一点时间痴迷于汽车技术,无论到哪个城市,都去买汽车相关的书,不断进行学习。
后来,比亚迪在纯电战略上迈出了早期步伐,推出了 e6 这样的纯电动乘用车型,谁来买单呢?
答案是:深圳市政府。
这里边的逻辑在于,政府是需要推动产业发展新能源的,既然企业迈出了这一步,那么政府肯定是要支持的。
到了 2018 年,深圳全市出租车都采用纯电动车,比亚迪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很合理,因为比亚迪早期付出了很多。
当然,在纯电动车之外,比亚迪还及时响应政府需求,推出了纯电动大巴 K9,又是被众多城市所选择——而且其客单价可不低。
又是政府买单,但确实又非常合理。
甚至于比亚迪的纯电大巴业务,成为了比亚迪有一段时间乘用车处于亏损阶段时的核心利润贡献者。
比亚迪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绊绊,但它在那些年之所以一路走来,成就今天,就是因为它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不断坚持。
于是,比亚迪在 2020 年迎来大爆发,成了。
所谓的——天助自助者,不过如此吧。
308_IO新能源汽车比亚迪
名满华夏
不要羡慕迪子的成功,友商总觉得自己也能行,但学得到?做得来?历史重新推演,很可能涛声依旧。早期功率芯片,电池与电驱都是出于自建,至今能搞定的厂家都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一己之力,挽磷酸铁锂狂澜之既倒,绝处逢生添新章;单枪匹马,扶插电混动大厦于将倾,柳暗花明又一村。高瞻远瞩的战略,深谋远虑的布局,锲而不舍的投入,甘之如饴的追寻。水滴石穿,一脉相承,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别个谁能坚持下来?迪子即使财务捉襟见肘,囊中羞涩,依然连续十几年研发投入高于利润。千千万万车主真金白银的支持,国家与地方政府鼎力相助,也缺一不可。守得云开见月明,毫末之木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在今天若无迪子,谁与大众丰田一较高下?谁与华为宁德交相辉映?
用户14xxx84
很正常,80后应该都知道早期华为手机智能出现在电信营业厅且是充话费送手机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