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卫队副协调员阿里·法兹利准将近日透露,在伊以冲突中,伊朗仅耗费了自身导弹库存的25%-30%。按以色列估算,伊朗在过去12天发射了约550枚导弹,据此推算,伊朗导弹库存应在1800枚到2200枚左右。按此前打击频率,伊朗导弹最多能支撑约48天的战争。
这一消息引发了诸多疑问。有人质疑法兹利是不是在“正大光明”地传递情报?毕竟,如此精确的百分比,任何人都能估算出伊朗导弹的真实库存。难道他是不小心说漏嘴,还是故意为之?又或者,这个百分比是伊朗故意抛出的烟雾弹,目的是让美以误判形势?从军事战略角度看,伊朗不太可能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底牌。毕竟,导弹库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旦被对手精准掌握,将处于战略劣势。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伊朗的导弹技术不断进步,其“法塔赫-1”高超声速导弹和“泥石”重型弹道导弹的末端速度极快,令以色列和美国的防空系统难以应对。此外,伊朗还配备了集束弹头,并制定了多种导弹打击战术,如派无人机吸引以色列的拦截弹,再派导弹跟进。这些战术的成功运用,使得伊朗在导弹战中占据了一定优势。
军事专家分析,伊朗的导弹库存可能在300到1300枚之间。尽管以色列声称已摧毁了伊朗三分之一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射装置,但伊朗依然具备较强的导弹反击能力。伊朗的导弹战不仅展示了其军事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其在冲突中的战略灵活性。
这场冲突中,伊朗和以色列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伊朗通过导弹攻击展示其军事威慑力,而以色列则依靠其先进的防空系统进行拦截。双方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军事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战和战略博弈的体现。
总之,伊朗导弹库存的曝光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军事战略意图。无论是真实的库存数据泄露,还是故意释放的假象,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