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国花3000万美元向澳大利亚买了一艘废船,废船到达广州黄埔船厂后,便开始进行拆解,其他国家纷纷耻笑,买一艘废船,有何用处。 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军事圈发生了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事儿:中国居然花 3000 万美元,从澳大利亚买了一艘废弃航母。 这事儿一传开,不少国家都等着看笑话,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艘被当成 “废铁” 的旧船,后来成了中国航母事业的关键一环。 墨尔本号原本是英国在二战末期造的轻型航母,当时叫 “庄严号”,1945 年下水的时候,仗都快打完了,英国航母多得用不完,就便宜卖给了澳大利亚。 澳方接手后,花了心思改装,还改名叫墨尔本号,1955 年正式服役。 本来这船设计上挺先进,能载战斗机和反潜机,还有斜角飞行甲板,可到了澳大利亚手里,就成了 “闯祸精”:从 1957 年开始,撞船、起火、锅炉爆炸,啥事故都摊上了。 1964 年,它直接把自家驱逐舰 “航海家号” 撞成两半,82 人丧生;1969 年,又在演习时把美军 “埃文斯号” 驱逐舰撞沉,74 名美国水兵没了。 澳大利亚海军被折腾得够呛,1982 年干脆让它退役,打算拆了当废铁卖。 当时国际上根本没人看得上墨尔本号,就等着它被拆解。 可中国听说这事儿后,直接派专家去考察,那时候的中国海军,连艘像样的航母都没有,西方国家还搞技术封锁,根本学不到航母建造技术。 专家们围着这艘锈迹斑斑的旧船仔细研究,虽然船上武器装备早被拆干净了,但他们发现,这船的结构对研究航母很有价值。 于是,中国果断出手,花 3000 万美元把墨尔本号买了下来,消息一出,国外媒体全炸了,都在嘲笑中国 “人傻钱多”,花大价钱买个没用的空壳子。 1985 年,墨尔本号被拖到广州黄埔船厂,中国工程师们马上开始拆解工作,他们可不是随便拆,每天测量、记录,把船的里里外外都研究透了。 本来大家都觉得这就是艘空壳子,结果拆着拆着,居然发现了 “宝贝”:先是在一个特别难打开的舱门里,找到了蒸汽弹射器,这可是航母上让飞机快速起飞的关键设备。 没过多久,又在甲板下发现了阻拦索,飞机降落时就靠它减速,这两个发现,直接让工程师们兴奋坏了。 要知道,当时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几乎是空白,西方国家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能找到这些实物研究,机会太难得。 澳大利亚听说中国在废船里找到了这些核心技术,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只想着赶紧把这个 “烫手山芋” 处理掉,拆解时疏忽了,没把关键设备拆干净。 其他西方国家也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就不该小看这艘旧船。可后悔也没用,中国已经实实在在地拿到了技术。 工程师们以墨尔本号为样本,把航母的结构和技术细节研究了个遍。虽然墨尔本号本身不能用了,但从它身上获取的经验,成了中国航母事业的起点。 后来,中国又陆续从苏联买了基辅号、明斯克号,还从乌克兰购入未完工的瓦良格号。有了墨尔本号打下的基础,研究起这些船来也更有方向。 特别是瓦良格号,中国花了十几年时间改造,2012 年正式服役,命名为 “辽宁舰”,这可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从那以后,中国航母发展的脚步就没停过。2019 年,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山东舰入列;2022 年,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还装上了比蒸汽弹射更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 谁能想到,这一切的开端,竟然是当初那艘被全世界嘲笑的废船。 这事儿也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实力才是硬道理。要是中国没那个技术研究能力,就算拿到墨尔本号,也只能是看着一堆废铁干瞪眼。 反过来想,要是中国没有发展海军、建造航母的决心和魄力,也根本不会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果断出手买下它。 现在中国航母一艘接一艘下水,背后靠的就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有了技术、有了资金、有了人才,才能把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儿变成现实 。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南亚暗战曝光:巴铁用手机塔当武器,印度战机成了“睁眼瞎”当全世界盯着印巴边境的
【10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