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国会不会像轰炸伊朗那样轰炸中国,央视做出回应!中国可不是伊朗,中国大陆的核打击能力与海军规模都在迅速增长,美国不能靠几套高精度武器发起有限打击就轻松取胜! 中国的核政策始终保持高度透明。根据外交部 1963 年声明,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第一天起就承诺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这绝不意味着放弃反击能力。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已形成 “三位一体” 核打击体系,东风 - 41 洲际导弹射程覆盖全球,096 型战略核潜艇可在深海隐蔽待机,轰 - 6N 轰炸机则具备空中核反击能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核威慑策略早已从 “最低限度威慑” 转向 “可靠有效威慑”,二次打击能力足以让任何侵略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这种底气源于技术突破。美国智库曾质疑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末端制导难题,但 2020 年南海实弹演习中,东风 - 21D 和东风 - 26 从不同方向精准命中移动靶船,彻底打破了外界疑虑。 前者以 5 倍音速突破防空网,后者凭借红外制导实现 “指哪打哪”,连驱逐舰级别的目标都能一击致命。这些 “航母杀手” 的存在,让美军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空间大幅压缩。 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堪称全球奇迹。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海军现役舰艇已达 350 艘,总吨位接近 300 万吨,规模超越美国海军的 296 艘。 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提升更为显著:3 艘航母形成战斗力,11 艘 055 型驱逐舰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综合射频系统,3 艘 075 型两栖攻击舰可搭载 30 架直升机实施立体登陆。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军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体系已成型,022 型导弹艇与岸基反舰导弹配合,在近海构建起 “饱和打击” 网络。 这种转变源于战略需求。随着海外利益拓展,中国海军开始承担亚丁湾护航、国际救援等任务。2024 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与俄罗斯海军举行联合演习,展现了远洋作战能力。美国《1945》网站感叹:“中国海军已从黄水舰队蜕变为蓝水力量,其航母战斗群的活动范围已覆盖第二岛链。” 中国的军事变革始终围绕 “能打仗、打胜仗” 展开。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军队已完成领导指挥体制重塑,形成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的新格局。 在装备层面,歼 - 20 隐身战机列装部队,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突破现有反导体系,无侦 - 10 无人机实现长航时侦察。更重要的是,中国构建了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的战略预警体系,天基红外卫星与地面雷达站无缝衔接,可实时监控周边空域动态。 这种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体系优势。在东部战区某次演习中,火箭军、海军、空军协同实施 “区域拒止”:东风 - 21D 打击航母,歼 - 16 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雷达站,052D 驱逐舰用红旗 - 9B 拦截来袭导弹。美国国防部在 2025 年报告中承认,中国的 A2/AD 体系已让美军在第一岛链内的行动成本倍增。 面对外部威胁,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 “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国防部发言人更明确指出,中国军队 “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但 “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种态度在南海问题上尤为鲜明:中国在岛礁部署防御性力量,依法维护主权,同时倡导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2025 年 7 月,中俄宣布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中国更是承诺率先签署议定书。 这种 “结伴不结盟” 的外交策略,与美国强化军事同盟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基辛格所言,中美若陷入冲突,将是 “人类的灾难”,而中国始终在为避免这种结局而努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真的敢对中国实施 “有限打击” 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战略层面看,中美经济深度交融,2024 年两国互相投资额逆势增长 18%,全面对抗将导致全球产业链崩溃。 从军事层面看,中国的反制能力已今非昔比:美军若攻击沿海工业带,东风导弹将实施 “点穴式报复”;若打科技脱钩牌,中国实体清单将封锁关键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防动员体系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战争潜力转化,这是伊朗等国无法比拟的。 历史经验也给出警示。上世纪 90 年代台海危机中,美国航母威慑未能奏效;2016 年南海仲裁案后,中国岛礁建设让 “航行自由” 主张黯然失色。
三天造一架歼-20,中国打算造一千架五代机!西方还在质疑“是否真实”,中国已悄悄
【12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