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著名的“坦克开罐器”,美军竟不要了!一口气砍掉162架 当美国空军宣布要在2

云起时飞扬 2025-07-04 20:25:00

曾经著名的“坦克开罐器”,美军竟不要了!一口气砍掉162架 当美国空军宣布要在2026年前送走最后162架A-10"疣猪"时,军事圈里炸开了锅。 这款服役47年的"坦克开罐器"不仅是航空史上的传奇,更代表着冷战时期那种粗粝实用的军工美学。 但五角大楼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在与中国、俄罗斯的高端对抗中,这些飞得慢、突防能力有限的老兵,恐怕连敌方领空都摸不到就会变成防空导弹的活靶子。这场退役大戏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军作战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从治安战泥潭抽身,全力备战大国战争。 A-10(如图1)的设计理念在今天看来简直浪漫得不像话。为了对付苏联钢铁洪流,工程师们把一门30毫米七管机炮塞进机头,配上钛合金浴缸般的装甲座舱,让它能在枪林弹雨中继续舔地攻击。 在海湾战争中,这种简单粗暴的思路大放异彩,A-10机队摧毁了超过900辆坦克和2000辆其他军车,战损率低得惊人。 但时移世易,现代战场早已不是当年伊拉克沙漠的玩法。中俄的S-400、红旗-9等防空系统织成的火力网,让这种亚音速攻击机的生存概率断崖式下跌。美国空军参谋部去年一份推演报告显示,在台海冲突想定下,A-10的首次出击战损率可能高达70%——这已经不能用"消耗品"来轻描淡写了。 退役决定的另一重算计藏在账本里。每架A-10年均维护成本已突破180万美元,而即将全面接班的F-35A虽然单价昂贵,但多任务能力让整体效费比更优。 更重要的是,美军正在赌注未来战争形态:随着"忠诚僚机"等无人机技术成熟(如图2),近距离支援任务很可能由蜂群无人机与隐形有人机配合完成。这种转型需要腾出大量的人力和预算空间,A-10这类单一功能平台自然首当其冲。 不过质疑声也很尖锐:在阿富汗战场,F-35的精确打击效果虽好,但滞空时间和低空感知能力远不如A-10。当国会老爷们质问"难道以后就不打反恐战争了"时,空军将领们总得支支吾吾地搬出MQ-9无人机来搪塞。 最耐人寻味的是,同样被嫌弃的32架早期版F-22得以保留,而A-10却要集体进博物馆,这背后是军种文化的角力。F-22代表着空军的"高帅富"形象,象征制空权这个核心使命,哪怕Block20型只能当教练机用也要留着撑门面。 反观专干脏活累活的A-10,在"空战贵族"们眼中始终是二等公民。这种偏见甚至影响了技术路线——当年给A-10换装新型瞄准吊舱的预算,还没F-22的咖啡机升级项目花得多。 关于"把疣猪送给台湾"的提议,看似解决了装备处理难题,实则是纸上谈兵的浪漫想象。 台海战场环境比海湾战争复杂两个数量级:解放军部署的防空导弹密度是当年伊拉克的20倍,更别说还有歼-20(如图3)这种隐形战机猎杀。A-10要想发挥反舰能力,得先穿越这道钢铁帷幕,生存几率恐怕比二战神风特攻队高不了多少。 更何况,转移这些飞机需要国会修改《武器出口控制法》,政治风险远超军事收益。倒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偷偷打过算盘:如果把A-10部署在冲绳,利用其短距起降能力在离岛前哨作战,或许能发挥奇效。但这个设想同样卡在军种利益分配的死结上。 F-22的"留校察看"状态同样暴露了美军转型期的尴尬。这些每架年耗1500万美元的"训练专用机",既不能升级到作战标准,又舍不得报废,本质上是在为军工复合体输血。 回望A-10的谢幕,或许未来某天,当某款隐形攻击机因为飞得太快太高错过目标时,战术指挥官们会突然怀念起那架飞得慢却打得准的"飞天坦克"。不过到那时,能讲述GAU-8机炮咆哮声的老兵,恐怕都该领退休金了。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22

用户12xxx22

1
2025-07-05 06:14

美军的装备退役一件就少一件,造不出来啊[捂脸哭]对乌克兰的军援都暂停了,因为美军都没得用了[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云起时飞扬

云起时飞扬

云起时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