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刚刚收到5000万的片酬,就看见闺蜜找她借40万元的短信,她再三嘱咐助理:“如果她再给我打电话,你就说我不在。”助理不解的问:“姐,她可是你的闺蜜,何况,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不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马伊琍的这位闺蜜并不是遇到紧急困难,而是想换一辆跑车,却只有首付的三分之一资金,于是想找马伊琍“帮一把”,马伊琍的态度坚决,她甚至交代助理:如果她再打电话,就说我不在。 这番话在助理耳中显得冷漠,但马伊琍却用亲身经历解释了自己坚持不借钱的理由,她曾在2018年采访中透露,朋友之间最好不要有金钱往来,并不是吝啬,而是明白金钱一旦介入友情,往往会腐蚀感情,留下裂痕。 回忆起2007年拍《奋斗》后,她曾借给一位圈内好友20万应急,结果对方迟迟不还,还在背后抱怨她“计较”,那次经历让她深刻反思,逐渐形成了“救急不救穷,更不救虚荣”的借钱原则。 马伊琍之所以能在金钱面前保持冷静与理性,与她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她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她的教育极为重视,父母坦诚告诉她,学习的重任要靠自己承担,培养了她自立自强的性格。 小时候,马伊琍喜欢跳舞,父亲便用自行车载她四处寻找文工团考试机会,支持她的梦想,大学时,父母也全力支持她报考上海戏剧学院,但并未为她规划未来,尊重她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份来自家庭的信任和支持,成为马伊琍敢于在演艺圈闯荡的底气,没有资源和背景,她靠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形成了独特的坚韧个性。 早年,马伊琍多出演小配角,甚至在《还珠格格》第三部虽然继承了前作的热度,却未能真正让她走红,直到她主演《奋斗》,饰演独立洒脱的夏琳,才真正为观众所熟知。 那个标志性的短发、洒脱个性的角色,恰似马伊琍真实人生的写照,此后,她在都市题材剧中频频亮相,演绎多样角色,逐步摆脱了“配角”的标签。 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尝试更多复杂内涵的角色:从中年女性的感情生活到言语犀利的单身妈妈,马伊琍用表演证明了自己的多面性,也在影视圈稳固了地位。 经历了与文章的爱情故事,马伊琍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采访中坦言,害怕朋友关系掺杂利益,因为那样的关系不纯粹,难以长久。 她的“不借钱”原则,正是出于维护人际纯粹性的考量,马伊琍说:金钱是最容易破坏感情的东西,再深厚的友情,涉及金钱就可能出现裂痕。 她坚持救急不救穷,如果朋友真的有紧急难题,她会慷慨相助,但对于那些超出实际能力、带有虚荣成分的借款请求,她坚决说“不”。 这份原则让她在人际圈中筛选出了真正的朋友,那些留在她身边的人都是可以坦诚相待、无条件支持的知己。 马伊琍的做法或许让一些人觉得冷漠,但她认为,成年人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她坦言:真正的朋友会理解你的原则,如果因这件事疏远了,那说明这段关系本来就不牢固。 这番话透露着成熟与理智,也让人重新思考钱与情感的关系,她的态度不是拒绝帮助,而是更懂得权衡利弊,既不轻易放弃朋友,也不被虚荣和利益蒙蔽。 她在圈内树立了理性借钱的榜样,也为公众呈现了一个“敢于说不”的智慧女性形象,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充满诱惑与复杂关系的环境里,马伊琍的坚持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钱,早已不仅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衡量人性、信任与界限的标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多少,而是能否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保护自己珍视的关系。
马伊琍刚刚收到5000万的片酬,就看见闺蜜找她借40万元的短信,她再三嘱咐助理:
幽篁弄影意悠长
2025-07-04 18:2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