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赢了”!
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因声明未提克什米尔恐袭而愤怒拒签,转头就在美国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场上,为了一份同样不敢点名巴基斯坦的空洞声明而举国欢腾。7月1日,印度上演的这出外交“变脸”大戏,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一场心酸的自我安慰,急于用口头上的胜利,来掩盖战场上的失意。
印度媒体之所以集体狂欢,是因为美日澳在联合声明中,终于顺着印度的意愿谴责了4月的克什米尔恐袭。但这恰恰是最大的讽刺。这份被视为“巨大胜利”的声明,通篇未敢直接提及“巴基斯坦”一词,只是用“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种万能模板敷衍了事。想当初,印度防长辛格正是以“声明偏袒巴基斯坦”为由,拒绝签署上合组织声明。
这种前后矛盾的双重标准,暴露了印度外交的真实困境。在上合组织,它要求的是不容含糊的明确立场;而在由美国主导的“小圈子”里,一句模棱两可的安慰,就足以让其感激涕零。这背后,是印度急于在5月空战受挫后找回颜面的焦虑,以及其在东西方阵营间摇摆,试图两头下注却又两边都无法真正硬气的尴尬处境。
说到底,这种靠盟友口头撑腰换来的“外交胜利”,既无法改变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无法抹去军事失利的难堪。一场自欺欺人的舆论狂欢过后,留下的只是一个更加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南亚棋局。
用户94xxx78
世界第八大奇迹:三哥,我宁愿在美帝面前摇尾乞怜,也不愿在中国面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