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在7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正式签署法令,批准议会提出的要求政府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法案,并通知伊朗原子能组织,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外交部执行。 7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一纸法令,正式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性的“中止”,更像是一记拳头,重重砸在国际核秩序的桌面上。 17年来,16位核科学家在神秘刺杀中丧生,伊朗始终怀疑IAEA是泄密的源头。2024年福尔多核设施遭袭,而应当监控异常动向的IAEA设备却毫无反应,这一“静默”让德黑兰彻底失去了耐心。 2025年6月IAEA刚对伊朗通过谴责决议,以色列旋即发动军事行动,这种前后呼应的“默契”,让伊朗深感被出卖。 更令伊朗愤懑的是:国际社会的双重标准始终存在。 以色列拥核几十年,却从未受到真正的审查和制约;反观伊朗,哪怕是和平利用核能,也被追问得滴水不漏。 这种不平衡让德黑兰越来越难以接受。伊朗方面早已发出警告,除非其和平核计划获得应有的尊重,否则暂停合作只是第一步,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并非不可能。 伊朗此次行动的果断也令人侧目,从议会表决到总统签字,仅用一周时间。 根据新法案,IAEA的核查员将被拒之门外,所有监控设备将被关闭。同时,伊朗正加紧将浓缩铀转移到深地下设施,并加速开发新一代离心机。 这一切,不仅是自我保护,更是对外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伊朗不再愿意做那个透明的、被动的核计划“模范生”。 伊朗正在尝试以“核模糊”策略制造谈判筹码,希望在10月伊核协议期限前,把美国拉回谈判桌。 目标很明确:承认铀浓缩权、全面解除制裁、建立保护核设施的安全机制。 德黑兰这场“可控违约”的游戏,其实是一种极限施压,既试探美国底线,也震慑以色列不敢轻举妄动。 这场局势变动也引起了连锁反应。中东其他国家不再袖手旁观,沙特、土耳其、埃及纷纷加码自己的核计划,地区军备竞赛的苗头已悄然浮现。 而俄罗斯虽然没直接出兵,却在背后扮演着“隐形后盾”的角色:为伊朗提供电子战系统、卫星导航模块、乃至S-400防空系统,悄无声息地加强了伊朗的反击能力。 最令人警觉的是,伊朗还握有霍尔木兹海峡这张王牌。一旦真正关闭,全球油价恐怕将一飞冲天。而美国一味依赖制裁和军事威慑的老路,或许正逐渐走向它的反面。 这场风波也撕开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旧伤口。核秩序的不公已不是秘密,但谁来修复,谁有权制定新规则? 俄罗斯提议搞地区核安全联盟,欧盟想推动IAEA改革,听上去都有理,但想法太多,行动太少,最终是否能走出纸面,谁也说不准。
伊朗终于承认了。7月2日,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表示,伊朗的核设施在美国的袭
【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