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朗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最有可能存在摩萨德特务的人群不只是出国留学打工人员,还有

治愈系萌主 2025-07-03 15:46:53

从伊朗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最有可能存在摩萨德特务的人群不只是出国留学打工人员,还有那些滞留或潜伏在中国的外国人。 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外籍人士常驻大城市、科研机构、企业园区甚至高校。 不管是企业白领、教师、学者、外企高管还是所谓国际NGO分支人员,这些长期停留、跟中国社会深度结合的外国人,比那些短暂停留的留学生、务工族要容易在中国落地生根,因为他们身上的身份、职业、社交关系也更容易伪装和隐藏。 摩萨德这样的情报组织,手法讲究“软着陆”,最擅长的就是用长期潜伏、身份多重转换、社会融入度高的方式派遣情报人员。 有些人看上去是企业高管、外语老师、工程师、顾问或研究员,实际上有的背后持有多个护照,曾在不同国家流转,既能说多国语言,又能混入科研圈、企业圈、国际组织,甚至与一些本地关键人士建立信任联系。 这样的人一旦背后真正有某些国家机构撑腰,再加上传统冷战手段和现代信息渗透能力,情报收集和“策反”就极难察觉。 伊朗这几年就深受类似困扰,西方情报机关经常绕开普通临时人员,直接盯上能在本地常年扎根的“外籍专家”“商业顾问”,利用他们熟悉环境、融入社交网络的便利,数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被真正发现身份。 摩萨德和一些欧美情报机构特别爱用的就是这种长期潜伏、低调运作的套路,顶层情报、科技战甚至跨国打击行动,作案周期很长,难以被目标国及时抓住。 相比之下,普通留学生、劳工、短期交流人口反而有迹可循,毕竟这些人更容易被边检、社区、学校定期筛查。 中国现在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动态掌控和背景核查力度很大,不容易被“猜错门”。而那些在国内混得如鱼得水、活动范围广,长年累月深耕朋友圈、业务圈的长期外籍人士,却很容易被忽视。 越是不起眼的“常客”,表面职责越普通,其实隐蔽价值就越高,这类人吸收中国社会和产业的最新动态,利用自己独有的跨国资源和信息接入,打通外部情报渠道,还有合法身份掩护、理所当然地在国内流动,相关部门想查也很难发现什么破绽。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对自己境内这些长期外籍人员的背景都很敏感,尤其涉及政府重点工程、科技项目、金融、交通、能源、国防等环节。 近年来中国安全部门也不断加强管理,包括定期抽查、加强背景核查、重点行业重点监管,有些核心领域甚至直接划红线,禁止外籍人员长时间或特殊身份参与。 摩萨德不是没在欧亚多国搞过类似渗透,他们都是把目标选到影响力更大、有更多科技、经济、战略意义的国家。 中国随着国力增强,对外合作越来越多,如何防止这种不动声色的“拐弯渗透”,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10

用户16xxx10

2
2025-07-04 17:34

那些外语老师得注意了

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

1
2025-07-03 16:23

中国也应该像伊朗一样彻查问谍特务!

猜你喜欢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