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下无贼》刚拍完,王宝强就扛着麻袋闯进了冯小刚家里,冯小刚大吃一惊:“宝强,你来真的?”随后,王宝强的一句话,让冯小刚百感交集。
2004年,冯小刚正忙于为自己的新作《天下无贼》选角。他心中虽然有一个大致的演员名单,却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直到有一天,一部名叫《盲井》的电影映入他的眼帘。 冯小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位少年演员的名字——王宝强。 他二话不说,立马给王宝强拨去了电话。然而,电话那头的反应却让冯小刚有些摸不着头脑。
那是在2000年初的北京,16岁的王宝强住在海淀区某个地下室里。这是一间不足10平米的隔断房,墙壁因为长期渗水而发黑发霉,天花板上裸露着各种管道。 房间里只有一张简易的折叠床,一个破旧的衣柜,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 每到下雨天,渗水的墙壁会滴下水珠,地面上总是湿漉漉的。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透过通风口呼呼地往里灌。房租是每月20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为了省钱,他几乎从不开灯,晚上就着从通风口透进来的路灯光看书。 饭食更是简单,每天早上在街角的早点铺买1块钱5个的素馒头,一顿只吃一个,其他的留着当午饭晚饭。馒头都是前一天的,又冷又硬,他就用开水泡软了吃。 邻居是一对来自河南的打工夫妻,开了个小面摊。有段时间实在揭不开锅了,他就厚着脸皮去找邻居赊账。那对夫妻也不富裕,但看他年纪小,就总是多给他夹些菜。 他随身带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记录着每天的支出:馒头1块,矿泉水5毛,公交车2元。每一分钱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实在走投无路时,他用歪歪扭扭的字给老家写信,言辞恳切地说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但河南老家的回信让他彻底绝望,哥哥刚结婚,彩礼、办酒席、装修新房,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还为此借了一屁股债,信中言语间充满了无奈。 就在王宝强快要被生活打败的时候,冯小刚再次来电了。
这一次,他详细地解释了来意,希望王宝强能出演自己新电影的一个重要角色。王宝强半信半疑,但转念一想,既然对方如此诚恳,自己也不妨一试。 于是,在冯小刚的再三保证下,两人终于见面了。 初次见面,冯小刚便被王宝强身上那股子拼劲儿深深打动了。 他看得出,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处境困顿,但骨子里并不服输,一双眼睛里满是憧憬和希冀。冯小刚当即拍板,决定启用王宝强出演"傻根"一角。
《天下无贼》的拍摄过程中,王宝强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冯导总是频繁地往洗手间跑。起初,他还以为是剧本需要,可几天下来,王宝强觉得不对劲儿了。 终于,一次午餐时,王宝强鼓起勇气问冯小刚:"冯导,您这是身体不舒服吗?要不要紧啊?" 冯小刚尴尬地笑笑,这才告诉王宝强实情。 原来,他年轻时荤腥不忌,整天大鱼大肉,把自己的肠胃祸害得够呛,现在遭了报应,三天两头进洗手间成了家常便饭。 王宝强一听,赶紧安慰冯小刚说:"我老家那儿盛产小米,特别养胃。您看,等这部戏杀青了,我给您种上个一亩半亩的,保管把您的肠胃养好!"
冯小刚被王宝强的真诚感动得不行,连声道谢。不过,他心里清楚,这种戏言几句的事儿,康康场面也就得了,谁会当真啊? 时光飞逝,转眼间《天下无贼》杀青了。这部电影一经播出,便掀起了轩然大波。观众们被王宝强饰演的"傻根"圈粉无数,纷纷对这个憨厚老实的农村青年表示喜爱。
一时间,王宝强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人气直线上升。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王宝强会趁热打铁,接更多影视资源时,他却悄悄地回了老家。 没过几天,冯小刚家里来了一个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一麻袋小米! 冯小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赶紧给王宝强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小伙子嘿嘿一笑:"冯导,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小米,您尝尝,绝对养胃!我这不是说到做到嘛,哈哈。"
从那以后,但凡有空,王宝强就会给冯小刚家送去一麻袋小米,风雨无阻。 渐渐地,冯小刚发现,自己的肠胃问题好像真的缓解了不少,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他由衷地感谢王宝强,更庆幸自己当初选对了人。 只是长,随着《天下无贼》的持续热播,王宝强也尝到了名气背后的苦楚。 无论走到哪儿,他总能听到有人喊自己"傻根",仿佛他在戏里演的,就是他本人一样。 渐渐地,王宝强感到有些无奈和困惑,他不想被定型,却又无力改变大众的看法。
冯小刚得知此事后,也感到很是烦恼。 他知道,王宝强是一个好演员,不应该被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形象里。 于是,冯小刚决定再次伸出援手,给王宝强一个全新的角色来证明自己。 为了能让王宝强脱离傻根带来的影响,冯小刚向王宝强推荐了另外一个角色,而且信誓旦旦地跟王宝强许诺:“要是你演了这个角色,保证以后没人再叫你傻根了。” 这才有了王宝强饰演的《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凭借这角色,王宝强一举拿下十项大奖,彻底摆脱了傻根的阴影。 从那以后,王宝强身价倍增,各种电视剧电影纷纷找上门来,王宝强成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逆袭成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一线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