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再提叙利亚了?很简单,因为各方都吃饱了。现在的叙利亚名义上还是个国家,但实际早被各方势力啃得七零八落,连地图上的边界线都成了摆设。 叙利亚乱局最早吸引世界目光,还是因为阿拉伯之春后这里彻底塌了下来,那几年大家天天都在谈论这个地方。 这场冲突不是哪一方能轻易结束的,随着美、俄、伊朗、土耳其,还有库尔德人、叙利亚反对派的轮番进场,大家明白大国看中的不是帮叙利亚恢复统一,而是能在这场混乱里巩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现在的叙利亚,全国几乎没有哪片地方是国家能完全说了算的。 俄罗斯控制着政府军能守住的海岸和大城市,还在塔尔图斯拥有海军基地;伊朗把精力放在支持政府和培养亲伊武装;库尔德人靠着美国的庇护,把东北部那片油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带搞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土耳其还不时越境干预,扶持叙利亚北方的一些反对派,还在靠近边界的地方设立“缓冲区”,防止库尔德武装搞事,以色列也时不时空袭叙南部,主要是怕伊朗把军事力量布到自家门口。 结果是,谁都没想真的统一叙利亚,大家更愿意让局面维持现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叙利亚政府军只在相对有限的地盘还有存在感。 国际社会嘴上还会说尊重叙利亚主权,实际上谁也不把昔日那条国界视作底线,谁在哪儿能扎下根,谁就能留下一片势力范围,叙利亚百姓日常生活早成了夹缝求生。 美俄、土耳其、伊朗等那些“玩家”这几年在中东有了新的重心,不管是能源还是地缘斗争,都各有摆不平的新麻烦。 媒体、国际组织的目光和资源,也开始转投乌克兰、巴以、也门或者全球经济危机等地方,叙利亚被默认为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沉进了大国博弈的背景噪音里,偶尔联合国或阿盟发出点声音,实际效果也就是象征性意义,谈判桌上出不了真结果。 关于叙利亚重建、难民回归、经济恢复的话题虽然仍被谈起,但谁都心里清楚,只要各路势力的切割状态没有剧变,所谓重建最终还是谁能在自家地块上争更多资源。 联合国、阿盟、中东各邻国时不时组织些重建、谈判,其实都避免直接碰触“国家统一”这个敏感的话题。 叙利亚社会结构也变了样,原先的民族、宗教、部落界限,在数轮武装冲突和权力洗牌后越来越突出。 普通百姓不是成了难民,就是得反复调整生活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管辖,能留下的只能苟且度日,外来难民想回去也没着落,因为老家处处不稳,连安全都保证不了。 这块土地上的所有主要力量,眼下都不打算再打破这个被大家接受的“分割现实”,无论外面喊多少次“实现统一、恢复国家”,但所有玩家在利益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落点,谁也不想为一个早被筑起壁垒的国家,投入更多成本和精力去冒风险。
佩通坦被停职了之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发表了声明,主要有这三个意思:其一,鉴于
【94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