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巴黎空展上依然颗粒无收,而法国的阵风战机已经斩获订单!要知道,中国一直都不是武器出口大国,武器卖不出去很正常。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俄罗斯法国英国和瑞典。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是印度,也是俄罗斯武器最大买主。 武器出口从来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技术性能只是基础,真正决定订单流向的,是隐藏在装备背后的战略博弈。 在欧洲市场,“阵风”的成功本质是政治站队的产物。塞尔维亚斥资30亿欧元采购12架“阵风”,相当于三年军费的投入,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总统武契奇直言“塞尔维亚的未来在于欧盟”。这种交易本质是通过军购换取政治入场券,法国以战机为筹码,将巴尔干国家纳入自身影响力范围。希腊、克罗地亚的订单同样如此:希腊在采购美制F-35的同时增购“阵风”,表面是平衡装备体系,实则是在北约框架内为自己争取更多话语权。这种“武器换联盟”的模式,正是法国深耕欧洲市场的核心策略。 相比之下,中国的军贸逻辑截然不同。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出口武器不附加政治条件,这种纯粹的商业行为在巴黎空展的语境下反而成了“劣势”。欧洲国家采购武器时,往往要求与北约标准兼容、获得技术转让甚至政治庇护,而中国提供的只是装备本身。例如,印尼曾计划采购42架“阵风”,但最终转向二手歼-10,除了成本和交付速度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不会要求印尼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这种“单纯卖武器”的模式,在需要政治捆绑的高端市场自然难以突破。 更深层的差异在于体系化能力的竞争。法国“阵风”的订单往往伴随着一揽子合作计划,例如为塞尔维亚提供飞行员培训、与希腊共享雷达数据链,这种深度绑定让客户难以脱离法国体系。而中国军贸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如歼-10CE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300公里,霹雳-15导弹射程远超“阵风”的“流星”导弹,但在体系输出上仍显稚嫩。中国在巴黎空展上展示的更多是单项技术(如南航科技的模拟机视景系统),缺乏从预警机到电子战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与法国“交钥匙工程”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你更倾向哪种售卖武器的方式?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16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