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萨德间谍被游街示众,伊朗记者问他有何感想,回去就被绞死 当地时间7月1日,伊朗德黑兰,一名穿着囚服、黑头罩遮脸的男子,手脚拖着镣铐,在武装警察押送下一步一挪地“游街”。 旁边记者的话筒快戳到他脸上,追问“为以色列当间谍后悔吗?”——当然,他此刻说什么都不重要了。 因为游行结束返回监狱后,这名被定罪的摩萨德特工,将直接被送上绞刑架。整套流程干脆利落,从游街到行刑没留一点斡旋余地,伊朗安全部门这次显然在传递一个信号:抓间谍,我们是认真的。 短短12天,伊朗在全国掀起了“锄奸风暴”,一口气抓捕了超过700名涉嫌为以色列摩萨德,提供情报的内鬼和潜伏特工。 但光抓人似乎还不够解气,这次特意把间谍押到街头示众。想想看,那些还藏在阴影里的叛徒看到电视画面,谁心里不得咯噔一下? 尤其伊朗如今内部山头林立,亲西方势力盘根错节,摩萨德收买线人早非难事。这种公开处刑式的羞辱,本质上是对潜在投敌者的心理震慑:叛国?先看看绞索的尺寸。 摩萨德这几年在伊朗可谓无孔不入:核设施遭网络攻击、顶尖科学家遇刺、军事基地离奇爆炸,背后几乎都有以色列特工的影子。 伊朗虽能用导弹洗地报复,可对地下渗透战始终力不从心。这次把间谍拖出来“遛街”,某种程度上是种不对称战术:你搞暗杀?我偏把你的棋子曝光给全世界看。 当然,这种当街示众然后处决的做法,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社会,肯定会招来“侵犯人权”、“酷刑”之类的强烈谴责。 但对伊朗来说,身处被严厉制裁、内部渗透严重、安全形势严峻的“乱世”,常规手段效果有限,只能下这种“重典”猛药。 对于那些可能为了金钱、政治立场或其他原因考虑出卖情报的人来说,这种血淋淋的下场无疑是一记沉重的心理警钟。钱固然重要,但也得有命花才行。 伊朗这次行动,从策略上看,就是一次高调的“杀鸡儆猴”。它是否能真正根除摩萨德在伊朗庞大的情报网络?恐怕很难。 但这种强硬姿态,对内能暂时震慑潜在叛徒、凝聚部分民意,对外则是对以色列及其情报机构的一次明确警告:
伊朗终于承认了。7月2日,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表示,伊朗的核设施在美国的袭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