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28岁北大才女田晓菲嫁给53岁美国导师,父母气的咬牙切齿,但田晓菲却觉得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灵魂伴侣,这辈子非他不嫁! 1999年,28岁的北大才女田晓菲与53岁的美国导师宇文所安喜结连理,父母气得咬牙切齿,外界议论纷纷,可田晓菲却认定对方是自己苦寻多年的灵魂伴侣,非他不嫁。26年过去了,他们的婚姻依然稳如磐石。 1971年,田晓菲出生在北京,从小就聪明伶俐。13岁那年,她考进北京大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学生。在北大,她迷上了古典文学,才华横溢,名声在外。1991年,她远赴美国,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宇文所安,原名Stephen Owen,1946年出生在美国,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学家,尤其擅长研究唐诗。他1972年在耶鲁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到哈佛大学教书。这位老先生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学术功底深厚,在国际汉学界名气不小。田晓菲入学时,宇文所安已经是她的导师。 两人的缘分从课堂开始。田晓菲上宇文所安的课,被他的学识和幽默打动。他们常在研讨会上针对古诗词激烈争论,彼此欣赏对方的见解。田晓菲的敏锐和才气,也让宇文所安眼前一亮。慢慢地,他们的交流不只限于学术。课后,他们一起泡在哈佛图书馆,翻阅古籍,探讨文学的奥秘。1998年,田晓菲博士毕业,但她和宇文所安的联系没断。他们通过邮件聊学术,聊着聊着,话题就跑到了生活上。 1999年初,宇文所安约田晓菲去登山。这次户外活动成了转折点。山顶上,宇文所安向田晓菲表白,说他们志趣相投,灵魂契合,希望能共度余生。田晓菲被这份真挚打动,点头答应。从此,两人正式走到了一起。 但1999年7月,田晓菲把婚讯告诉父母,她爸妈觉得宇文所安比女儿大25岁,年龄差距太大,又是外国人,文化差异明显,父母苦劝无果,最后只能无奈接受。国内舆论也没闲着,有人说田晓菲是为了绿卡或学术资源才嫁给导师,还有人觉得北大培养的人才“便宜”了美国。 1999年7月,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在美国低调完婚。父母虽没到场,但通过视频送上了祝福。从此,他们开始了婚姻生活。 婚后,田晓菲和宇文所安用行动证明了爱情的真实。2006年,田晓菲成为哈佛东亚系教授,她的课程深受欢迎。宇文所安则在2018年拿下第三届汉唐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外国学者。田晓菲一直是他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帮他整理资料,参与研究。生活中,宇文所安学会了做中餐,田晓菲则帮他抄写古籍。 如今,田晓菲50多岁,宇文所安快80岁了,他们依然恩爱如初。田晓菲活跃在教学一线,宇文所安学术热情不减。这段婚姻跨越了年龄和文化的障碍,26年的相守击碎了所有质疑。外界曾看衰的“老夫少妻”,如今成了佳话。
那些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瞬间……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