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黎巴嫩、哈马斯等根本不相信中国,他们使用的通讯、交通等电子产品都是美西方的知名品牌,所有的通话、行踪、数据、报表、密件等等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美以面前,美以想打谁就打谁,想炸哪儿就炸哪儿,一打一个准,一炸一个准! 2024年9月17日,黎巴嫩多地就出现了一连串寻呼机与对讲机爆炸事件,调查发现,这些本来是用来防监管、防监听的设备,居然被远程下了“死手”!爆炸直接造成重大伤亡,而且遇难的多是真主党骨干甚至有平民。 以色列不断升级情报收集和分析手段,把卫星、监控设备、人脸识别这些最前沿的技术用到极致,比如伊朗,不管是核设施还是石油工业,都曾被蠕虫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入侵,这些“软刀子”往往能瘫痪系统、窃取数据,直接或间接地把一线情报送到对手手里。 以色列和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合作一直很紧密,每当外部遭遇攻击,两国便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合演练来巩固安全,伊朗和哈马斯、真主党则没有完全自主可控的设备,再加上自有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滞后,就有被情报网渗透或被直接技术干预的风险。 实际上,这种技术差距转化为情报优势,会直接决定实战成效,以色列能否找到哈马斯地道、炸掉指挥中心、击杀关键人物,很多时候都不是“飞行员眼尖”、“侦察兵能力强”决定的,而更多依靠情报+技术的双重保障。 一旦拿到通信流量、数据报表、目标位置,配合卫星和无人机,选择精确打击目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哈马斯、真主党即使拼命严防死守,多次更换通讯工具和工作方式,依然很难完全从情报战的被动地位中翻身。 过去这些年,伊朗等国家花了很多精力去发展本土化网络和通讯设备,还与俄罗斯等国开展网络领域合作,想借此提升攻防能力,但是受制于产业链技术短板和外部制裁要素,想在短期内把整个安全生态做到自主可控,基本不太现实。 伊朗在网络攻防的能力提升很明显,但在实际防御能力和整体网络环境安全上,与以色列的差距依然很大,以色列的网络技术水平基本处于全球第二梯队,而伊朗只在第三梯队,网络防御能力更是倒数位置。 供应链上的漏洞同样致命,就像黎巴嫩真主党的那批呼叫器,虽然本意是为了防监听才采购“另类品牌”,但因为产品内部被做手脚,最后酿成了大规模伤亡事件。 再高明的军事行动,一旦使用了被植入了“后门”的产品,都可能在关键时刻一击命中,等于主动把命门交到了对手手上。
“原来,我们都被西方媒体骗了。直到看了央视的报道,伊朗民众走上街头庆祝完全胜利,
【112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