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做出预言,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现在看真的精准!毛主席说:“台湾想要独立,我看也难,无非两条路,没有第三条了……”
主席口中所说的台湾只有两条路可选,这两条路分别是指什么?
主席言简意赅,表明台湾没有资本独立,更没有独立的“依仗”,只有两个选择:其一、完全依靠中国,服从中国决策;其二、完全依赖美国!
主席曾在建国前后,做出多次预言,每一次,都精准无误,被称为伟大的战略家,眼光长远,绝非鼠目寸光之人可比。
如今,看大陆与海峡的两岸关系,才明白,毛主席当年的话,又再一次应验了!
那么主席为何如此断定台湾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呢?这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自从蒋介石带领残存势力前往台湾之后,他就明白,日后想要再回到大陆难如登天,而这背后的原因,不是共产党不接受蒋介石的“投诚”,而是蒋介石自己心有不甘,以及美国的暗中插手。
新中国成立不久,金门战役爆发,这次为期三天的战争因为判断失误,使得9000多名解放军战士被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失利。
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三天,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直接下令第七舰队“挺进”台湾海峡,显然,美国目标并不完全在朝鲜主战场,还想要在中国“内部”搅弄风云。
美国的手,伸的足够长,既想要打压北朝鲜,又想要让中国乱成一锅粥,美国的“支持”让蒋介石更加蠢蠢欲动,想要“反攻”大陆。
蒋介石凭借着天然屏障享受地利之优势,后又依仗美国军队,想要卷土重来,但遗憾的是,解放军没有给予蒋介石第二次机会。
1956年,国际形势愈发复杂、险峻,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虽然实打实扬眉吐气一把,让蒋介石的小心思偃旗息鼓,但美国依旧贼心不死,一边在中东地区布局;一边盯梢中国动向。
敌不动我不动,这是一种极为保守的办法,如果一直这样做,主动权永远在对方手中,思来想去,主席决定主动出击,一是试探美国实力、二是震慑国民党“反攻”之心。
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又做出预言,这才有了开头一幕,而主席为何如此笃定?相较于主席的一叶知秋,蒋介石无疑是自己把路子“走”窄了。
1958年,主席为掌控主动权,决定在金门、马祖等几个前线岛屿采取军事行动,毛主席一声令下,数万名解放军战士将目光齐刷刷对准金门,决定炮轰金门。
解放军如此大阵仗,蒋介石断然没想到,心中吃惊的同时,又暗暗做出筹划,没想到,炮轰金门时,两名美国顾问被炸死,这对于蒋介石而言可是“好事儿”一桩。
只要美国“动了怒”,大陆与美国“对抗”,美国吸引主炮火,国民党说不定便可坐收渔利,然而,美国得知后,却并未“下场”,毕竟为了一点“小事儿”和中国解放军大动干戈,实在得不偿失。
蒋介石的美梦破碎,可更令其震惊的还在后面,中国研发出了原子弹,这让蒋介石如鲠在喉,想要再找机会“反攻”大陆,无疑是难于登天,而且美国虽明面上扶持台湾,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1963年,我党看到了双方“面和心不和”,为了让台湾回归,主动发出了邀请,并试过多种办法,表示只要台湾愿意回归,一切都好商量。
基于我党诚意十足,蒋介石决定“顺坡下驴”,提出“回归”大陆,对此,我党则提出了回归的4项原则,其中一条便是要求美方撤离台湾。
谁料,蒋介石回归之心根本不诚,蒋介石宁愿相信美国,也不愿相信解放军,为了得到美国军事支援,执意让美国在台湾驻兵,将我党4项原则抛诸在脑后,最终,双方没有谈拢。
1965年,李宗仁回国,受到了我党的热烈欢迎,并让李宗仁在中国安享晚年,李宗仁的待遇十分好,这传到蒋介石耳中后,蒋介石十分心动,再次有了让台湾回归的想法。
针对蒋介石的“回归”,双方协商了6个要求,表示可以让蒋介石继续担任台湾省省长,蒋介石十分心动,合作即将达成,可美国得知后,不断施压,最终“和谈”失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蒋介石内心的真实想法被击垮,从“回归”大陆变成了“葬”在大陆。
当时,主席就看出了美国对国民党的“控制”,即便台湾想要获得独立,也并非易事,而这恰恰验证了主席的预言:要么依靠中国;要么讨好美国,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时至今日,再看主席当年的预言,依旧适用!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中国统一大业—党史频道—人民网 2013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