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9年,37岁还一事无成的刘知远在放马时,对17岁的李三娘一见钟情。李父大骂道:“你算个什么?我女儿将来要做皇后!”当晚,刘知远迷晕了李三娘,将她拐回了家中,可李三娘醒来的表现却让人叹服。 李三娘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一间破旧的土屋里。 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静静地打量着四周,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手足无措的刘知远身上。 刘知远见她醒了,心里又怕又喜,结结巴巴地说:“姑娘,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太喜欢你,你爹又瞧不上我,我才……” 换作寻常女子,恐怕早已吓得魂不附体。 但李三娘不是寻常女子。她出身虽非大富大贵,却颇有见识。她知道,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眼前这个男人,虽然鲁莽,但他眼里的爱慕和窘迫是真实的。 李三娘平静地问道:“这里是你的家?” 刘知远点了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 “我叫刘知远,是个沙陀人,在晋阳节度使石敬瑭手下当个马夫。” 李三娘听完,沉默了片刻。 她看的,不是他眼下的贫穷,而是他那双不甘于平凡的眼睛。一个37岁还在底层挣扎的男人,却敢做出如此大胆之事,他要么是个亡命之徒,要么就是个胸有大志的枭雄。 李三娘决定赌一把。 李三娘缓缓地说道:“事已至此,我还能去哪里呢?我爹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只是今后,我便跟了你了,你不能让我失望。” 这番话,让刘知远又惊又喜。他没想到,这个被自己强行掳来的女子,非但没有责骂他,反而给了他莫大的期许。 刘知远当即跪在地上,郑重地发誓说:“三娘,你放心,我刘知远今日若是个虫,他日必是条龙!我绝不负你!” 但要成为人上人的路,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刘知远的大哥和嫂子,见他带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弟媳,却是个没名没分的“野女人”,对他俩百般刁难。 家中所有粗活、累活,都推给了李三娘。 这位富家小姐,脱下了漂亮的衣服,换上了粗布麻衣。 白天,她要到磨坊里推磨磨粉,磨得双肩红肿;晚上,还要忍受大嫂的冷言冷语。 但李三娘从未向刘知远抱怨过一句。 每当刘知远看到她手上的老茧,心疼不已时,李三娘总是温柔地安慰说:“夫君,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家中之事,你无须挂怀。” 李三娘的这份隐忍和支持,成了刘知远奋斗的最大动力。 刘知远知道自己不能再当一辈子马夫了。他利用一切机会,结交军中豪杰,磨练自己的骑射武艺。 机会很快就来了。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唐,刘知远跟随其左右,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很快便从一个普通亲兵,升迁为偏将。 石敬瑭后来在契丹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后晋,当了皇帝。作为开国功臣的刘知远,地位也水涨船高,一路做到了检校太傅。 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府邸,李三娘也终于摆脱了苦日子。 但刘知远对石敬瑭称契丹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的做法,一直耿耿于怀。 他多次私下对李三娘忧虑地说道:“我们屈膝于契丹,以儿皇帝自居,实在是奇耻大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李三娘比他看得更远,她冷静地劝道:“夫君,此时我们羽翼未丰,切不可锋芒毕露。你应当做的,是广施恩德,收揽人心,悄悄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 刘知远听从了妻子的建议。 他被派往后晋的北京,也就是他的老家晋阳(今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 回到晋阳,刘知远就如同蛟龙入海。他在这里大力整顿军务,招揽流亡,减免赋税,很快就将河东地区经营成了自己的稳固地盘。 几年后,石敬瑭病逝,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立刻与契丹翻脸。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南下。 后晋军队不堪一击,国都开封很快被攻破,石重贵被俘,后晋灭亡。 一时间,中原无主,遍地烽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契丹将要统治中原时,远在晋阳的刘知远,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听从了妻子“机不可失”的建议。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文武将官的拥戴下,于晋阳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他登基那天,册封李三娘为皇后。 当凤冠霞帔送到李三娘面前时,她想起了十八年前,父亲在自家门口对那个穷马夫说的话。 “我女儿将来要做皇后!” 谁能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消息传回李三娘的娘家,她的老父亲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年那个被他看不起穷小子,如今真的成了真龙天子。 李老爹连忙带着全家老小,战战兢兢地跑到京城请罪。 刘知远早已不是当年的莽撞青年,他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岳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都起来吧,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公元929年,37岁还一事无成的刘知远在放马时,对17岁的李三娘一见钟情。李父大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7-02 21:44: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