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萨日娜为能分到11平米房子,258元彩礼就嫁给同学潘军。婚后她被嫌弃长得丑,6年没戏拍。没想到潘军却说:“我找的是大学生,不是保姆,收拾家不是你该做的事!”
萨日娜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从小就在戏剧团氛围中长大,父母都在当地话剧团工作,整天忙着排练演出。
萨日娜的父母知道演员这行不容易,赚不到什么钱还受气,劝她别走这条路。
可萨日娜从小就爱看戏,经常溜进后台看爸妈表演,那份热情挡不住。
她坚持要当演员,高中毕业就跑去了上海参加艺术考试。
考试那年是1984年,刚到上海没多久她就水土不服,身子不舒服起来,但没影响她的决心。
1985年,萨日娜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爸妈愁得很,孩子从内蒙古跑到大老远的上海念书,怕她受欺负吃不消。
大学四年不算短,萨日娜和同学们郭冬临、高曙光这些朋友一起努力学表演,她想学得像父母那样,将来演话剧过踏实日子。
1989年从学校毕业,萨日娜原以为能顺利开始演员生涯,却没想到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务局去体验生活。
那不是拍戏机会,只是打杂做做样子。
看着同学都接到试镜通知,有人毕业前就当上配角露过脸,萨日娜心里羡慕得要命。
她后来搬到北京住下,天天往剧组跑试镜。
可一连六年下来,回回被拒绝,导演都说她长相不够漂亮,不适合演角色。
那六年过得苦,萨日娜没工作没收入,只能做临时工作混饭吃,当过公司秘书,也给人当主持,可心里放不下演员梦。
最难熬时她想过彻底放弃,转行做别的工作。
幸亏男朋友潘军在旁边给她打气。
潘军是萨日娜的大学同学,上学体检那次就有缘分,他检查视力没过被说可能退学,当时另外两个同学都急得掉眼泪,潘军反而冷静得很,找老师说明情况挺过去。
萨日娜从那时起就对他有好感,两个人慢慢走到一起。
萨日娜在大同那会儿,潘军陪着她,1990年前后他们就结婚成家了。
那个年代结婚能分房子,他们觉得这是个机会。
潘军自己也是个演员,没成名日子也不稳,可他知道萨日娜有本事,总说她是一匹千里马,只差遇到伯乐。
他支持萨日娜继续追梦,自己在家操持事情,做饭收拾样样都包下。
潘军没觉得委屈,认为两人当中该有一个付出,萨日娜有能力就该冲上去。
那几年萨日娜基本待在家里,闲得发慌也不敢要孩子,就怕工作找不着加重负担。
1995年终于迎来转机,导演杨阳看过萨日娜试镜觉得合适,找她演短篇电视剧《牛玉琴的树》。
萨日娜听完不敢相信,机会等了六年突然来了。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跑去大西北跟着真实的牛玉琴体验生活。
牛玉琴这个角色是带三个孩子的妈妈,萨日娜没当妈经验,但演出来像真的似的,朴实自然打动了杨阳。
剧播出后大热,萨日娜拿了飞天奖电视剧一等奖,算一炮而红。
官方报道如2010年腾讯娱乐都说这场戏是萨日娜的翻身仗。
从此以后,萨日娜的事业慢慢顺风顺水。
1996年演《午夜有轨电车》那会儿,又拿上海电视节的最佳女主角。
她演的戏大部分是妈妈角色,大家叫她妈妈专业户。
搞笑的是,有时剧里儿子年纪还比她小一点,但观众瞅着她演的像真妈妈那么亲。
萨日娜和潘军事业稳定后,1999年才生下女儿,这时候潘军在家当全职爸爸,做饭带娃样样行,萨日娜专心拍戏。
潘军一点不抱怨,说总得有人牺牲支持。
毕竟在这个男人心中,妻子很有才华,可不能让她被家务束缚住手脚。
两人结婚三十多年过来,日子平平淡淡却幸福得很。
萨日娜自己常说这辈子最对事就是嫁给潘军。
当初结婚时潘军不富裕,但攒钱买戒指和床作为家底。
早年在北京打拼苦日子多,萨日娜从没嫌弃过。
现在萨日娜胖了些年纪也大,演戏不用愁。
2022年后她就稳定演妈妈角色,和那些老戏骨吴彦姝老师一样受欢迎。
萨日娜能熬过那六年低潮,靠的就是心底热爱和潘军撑腰。
像《人世间》演周家老妈那种,戏里戏外都透着那份韧劲和情分。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