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弹落下,以机场火光冲天,内塔尼亚胡要出国:逃跑还是求援? 以色列和伊朗宣布停火还不到72小时,中东火药桶又被点燃,7月1日深夜,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突然发布声明,宣布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袭击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根据中国经济网援引的现场画面显示,这座承担以色列90%国际航班的中东最繁忙机场顿时火光冲天,跑道和航站楼区域浓烟滚滚,所有航班起降被迫中断。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胡塞武装同时派出无人机群袭击特拉维夫、埃拉特等城市,哈马斯也趁机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虽然以军宣称成功拦截,但铁穹系统的拦截弹消耗问题正成为悬在以色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在这危机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突然启程前往美国,根据路透社披露的行程,他将于下周会见包括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民主党众议员赫格塞思在内的多位美国政要,并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举行闭门会谈。 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让外界议论纷纷:当导弹落在自家机场时,一国领导人为何要远赴重洋?要知道,这已是内塔尼亚胡近期第二次在安全危机期间出国,此前4月伊朗发动报复性打击时,他恰好在希腊进行“工作访问”。 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次行程早有预兆,美联社6月30日就独家报道了访美计划,以色列财政部也提前放出风声要讨论关税协定,据观察者网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此次会谈核心议题其实是军援补给的“紧急输血”。 自从4月与伊朗的导弹攻防战消耗掉大量防空弹药后,以色列库存始终未能完全补充,如今面对胡塞武装日渐升级的武器库,从最初的土制火箭到现在的超音速导弹,以军防空系统已显疲态。 半岛电视台军事分析师指出,这次袭击使用的“巴勒斯坦—2”导弹速度达8马赫,理论上铁穹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30%。 值得玩味的是胡塞武装的战术转变,过去半年该组织主要袭击红海商船,对以色列本土多为象征性打击。 但这次选择本—古里安机场这个经济命脉,配合哈马斯在加沙的策应,明显是经过精密协调的“组合拳”,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专家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遭袭的3号货运区存放着大量电子元件和医疗器械,这些正是战时以色列最紧缺的进口物资。 更严峻的是,胡塞武装宣称这只是“第一阶段行动”,暗示后续可能动用更先进的“火山—3”弹道导弹。 内塔尼亚胡此刻访美,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根据以色列央行最新数据,持续8个月的冲突已导致该国经济缩水5.2%,旅游业收入暴跌73%,而胡塞武装封锁红海航道,迫使商船绕行好望角,使得以色列进口商品运费暴涨400%。 这些压力最终都转化为对政府的质疑声,最新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支持率已跌破30%的危险线,他急需向国内展示两项成果:确保美国持续军援,以及争取经济纾困方案,特别是F—35战机的维护配件和“箭—3”反导系统专用拦截弹,这些关键装备只有美国能提供。 但拜登政府的态度颇为微妙,白宫发言人虽重申对以色列安全的“坚定承诺”,却迟迟未批准价值23亿美元的紧急军援案。 民主党内部进步派更公开要求以军停止加沙行动,这种背景下,内塔尼亚胡特意安排与共和党大佬会面,被《纽约时报》解读为“在美以关系变局中寻找新支点”,值得注意的是,他此行还将拜访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管,这两家企业正是以色列防空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战火中的特拉维夫街头,民众情绪复杂,在机场附近经营咖啡馆的阿里克告诉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理解总理需要争取国际支持,但更希望他先解决好国内的防空警报。”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以色列社会的撕裂,既要安全又要正常生活,既要军事胜利又疲于长期动员。 而胡塞武装的声明则充满挑衅意味,其发言人扬言“下次打击将让以色列失去所有空中门户”,似乎有意测试美以同盟的底线。 中东棋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当国际社会聚焦伊以对抗时,胡塞武装通过这次袭击宣示了其作为“抵抗轴心”关键成员的存在感,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技术转移链条,高超音速导弹所需的特殊材料和控制技术,绝非也门本土能独立研发。 德黑兰方面虽未直接评论此次袭击,但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公开称赞这是“对犹太复国主义罪行的正当回应”。 信源:中国经济网、路透社、美联社、观察者网、半岛电视台、《纽约时报》、凤凰卫视等权威媒体报道
中东又炸了,高超导弹飞向特拉维夫,以色列警告中国:管管伊朗吧中东又炸了,特拉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