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料冯迅速拔枪击倒黄骅,其他几人正要反应,冯又是一个速射,会议室内的11人纷纷倒下。
那年6月30日,黄骅正在新海县大赵村召开侦察工作会议,傍晚七点,天色渐暗,屋内点起了油灯,他和参谋处长卢成道等十几名干部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讨论着如何应对日伪军的“扫荡”行动。
可等会议进行到一半,冯冠魁突然推门而入,黄骅抬头看了一眼,微笑着示意他坐下。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简单的礼貌动作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微笑。
冯冠魁没有坐下,而是猛地掏出手枪,对准他扣动了扳机,枪声在狭小的房间里炸响,他整个人向后倒去。
还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冯冠魁已经调转枪口,对着会场里的人一通扫射。
短短几秒钟,五人当场牺牲,另有四人重伤倒地,等警卫员冲进来时,冯冠魁早已消失在雨幕中。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幕后黑手竟然是邢仁甫,一个八路军的司令员,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副手下如此毒手?
这得从黄骅和邢仁甫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作风说起,黄骅17岁就参加了革命,经历过长征的洗礼,是个从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铁血军人。
他打仗勇猛,带兵严格,生活却极其简朴,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从不搞特殊,老百姓都亲切地叫他“黄司令”。
1941年,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漂亮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旧城大捷”。
那次战斗,他派六名战士化装成卖瓜的农民混进日伪据点,里应外合一举端掉了敌人老巢,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在他的努力下,部队从两个团扩编到三个团,还组建了赫赫有名的“铁帽子连”。
可邢仁甫却是另一副模样,曾经是热血青年的他,在当上军区司令员后逐渐变了味,他抛弃发妻,强娶女兵做小老婆,整天花天酒地,还贪污了三万多元公款。
日军来扫荡时,他不是组织抵抗,而是带着小妾躲到后方享乐。
黄骅多次私下劝他改过自新,他不但不听,反而觉得黄骅是在和自己作对。
1943年春天,邢仁甫去延安学习,黄骅接替他的工作,本是正常的人事安排,他却疑神疑鬼,认定是黄骅在背后搞鬼。
他越想越恨,最后竟起了杀心,找来心腹冯冠魁,此人是土匪出身、恶习不改,许诺事成后给其重赏,也就有了开头所发生的事情。
黄骅牺牲时年仅32岁,距离抗战胜利只剩两年,这位从湖北阳新走出来的农家子弟,15岁参加儿童团,18岁入党,经历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最终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震怒,当即下令:“抓起来,枪决!”但邢仁甫早已叛逃,先投靠日军当汉奸,抗战胜利后又改名换姓混入国民党军统,好在天网恢恢,这个叛徒终于被押回河北盐山公审枪决。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遇害——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