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著名收藏家赵泰来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在英国每天都以捡垃圾度日,所有

运赛过去 2025-07-01 17:23:30

1991年,著名收藏家赵泰来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在英国每天都以捡垃圾度日,所有人都对此十分疑惑,直到二十年后,他的秘密被揭开了! 赵泰来,这个名字在收藏界和文化保护圈里响当当。他不仅是知名的收藏家和画家,更是用20年时间将6万多件珍贵文物送回中国的传奇人物。1991年,他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随后在英国街头捡垃圾,这一行为曾让无数人摸不着头脑,有人骂他是“卖国贼”,有人笑他是“疯子”。直到2005年真相揭开,人们才发现,他每天捡垃圾的背后,是一个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付出。 赵泰来195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家里背景可不简单。他的曾外祖父伍廷芳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名气大得很。伍廷芳不仅在外交场上为国争光,还特别喜欢收藏文物。那时候国家乱,文物老往海外流,伍廷芳就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收了不少宝贝,想着有一天能送回中国。这些文物后来被藏在英国肯特郡一个老庄园的地下室里,由赵泰来的姨妈郑月娥负责看守。郑月娥一辈子没嫁人,就为了守着这批文物,直到1977年去世前,她把这个秘密和一把铜钥匙交给了赵泰来。 赵泰来拿到钥匙后,去了英国,打开了地下室的门。里面全是宝贝: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瓷器、明清的玉器,数都数不过来。这些东西不光是家族的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根。他心里清楚,这些文物不能留在英国,得想办法送回中国。 要把这么多文物运回中国,哪有那么容易?庄园是姨妈的遗产,赵泰来得先合法继承才动手。可英国对文物出口查得严,他要是明着运,肯定会被拦下。于是,他做了个大胆决定:1991年加入英国国籍。这样,他就能以“英国人”的身份继承庄园,不引人注意。 拿到继承权后,赵泰来还得解决另一个问题:怎么把文物偷偷运出去?他想了个法子,表面上过得低调到不行,每天穿着破衣服,在伦敦街头捡垃圾。旧报纸、硬纸板、破布条,这些东西在他眼里不是垃圾,而是运文物的“宝贝”。他用这些东西把文物包起来,伪装成不起眼的废品,躲过海关的眼睛。 从1985年开始,赵泰来整整干了20年。他白天在街头捡垃圾,晚上回地下室收拾文物。那些大件的黄花梨家具,他拆成零件混在旧货里;青花瓷器,他敲成碎片藏在书里。一件件文物,就这么被他用“垃圾”包着,偷偷运回中国。为了凑运费,他把姨妈留下的几处房产全卖了,自己过得跟乞丐似的。他不怕累,也不怕别人笑,就怕文物回不去。 这20年,他运回了6万多件文物,总价值超过8个亿。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玉器,样样都是国宝级别的。他没留一件给自己,全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这些地方。2005年,央视拍了纪录片《赵泰来:国宝的守护者》,把他的故事讲了出来。片子里,他头发白了,手粗得像树皮,穿着件旧衬衫,平静地说着这些年的事儿。看完的人都傻眼了,原来他捡垃圾不是疯,是在救国宝。 赵泰来的做法,当年可没少挨骂。1991年他加入英国国籍,国内有人说他“背叛祖国”,气得不得了。后来他在英国街头捡垃圾,又有人说他脑子有病,干嘛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去翻垃圾堆。可真相出来后,这些声音慢慢没了。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些文物。他用20年的隐忍,换回了6万多件国宝,这份苦心,谁还能骂得下去? 当然,也有人觉得他方法太极端。加入英国国籍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想想,毕竟国籍不是小事。还有人说,他偷偷运文物风险太大,万一被抓,后果不堪设想。可换个角度看,那时候也没啥更好的办法,国家还没现在这么强,文物回流靠的就是这种孤注一掷的人。 文物捐完,赵泰来没闲着。他去了广州番禺宝墨园当义工,帮着管他捐的文物展馆。没事就跟游客聊聊这些宝贝的故事。后来,他还推动建了赵泰来艺术宫,免费给人看。他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他的名字,跟那些国宝一起,留在了历史里。 现在回看,赵泰来是个普通人,却干了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文化传承比啥都重要。晚年他住在广州,过得简单,但心里估计挺满足。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