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上海北外滩码头海风轻拂。崭新的国产巨舰沂蒙山舰(舷号988)首次向公众开放。预约早已爆满,码头上人潮涌动,入口处排起长龙。 喧嚣之外,一位满头银发、步履缓慢的老人静静伫立。他没有预约凭证,手中仅紧握一枚磨损的布质胸标。那金黄的“海军第五舰队沂蒙山舰”字迹下,“见习机电长 第15410号”清晰可见,落款是:一九五三年。 当人群有序入场,老人走向执勤官兵,轻轻递上这枚承载了岁月与硝烟的徽章,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同志,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想‘回家’看看。” 年轻的干事薛康泰心头一震。凝视着这枚来自72年前的军旅凭证,他眼眶发热,立即将老人扶进了码头——一枚布满时光印记的胸标,胜过千言万语。 老人名叫邓石,91岁高龄。得知新一代沂蒙山舰开放的消息,他激动地对儿子说要回“新家”看看。1953年,刚从海军学校毕业的邓石被分配到老沂蒙山舰(舷号925),担任见习机电长。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们用舢板运弹药,靠扳手帆布当备件,在锈迹斑斑的老舰上守护海疆。当儿子未能抢到预约票,他翻出珍藏的胸标,执意来到现场。 这枚泛黄的胸标,不仅是一位机电军士长的身份铭牌,更是邓石一生的勋章。它映照着冷凝的机舱海水、滚烫的蒸汽炉膛,凝固着战友牺牲的悲怆与铁血不退的誓言。此刻,它成为了一枚饱含重量的特殊“通行证”,不仅让他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钢铁战舰,更瞬间贯通了跨越两代水兵的精神血脉。时间可以漂白年华,但磨灭不了刻入骨髓的信仰。 站在巍峨新舰的甲板上,眼前先进的装备勾起老兵无限感慨。激动于今日海军的强大,思绪也飞回往昔——那是艰苦卓绝却弥足珍贵的青春。从925到988,从钢铁巨舰回到钢铁巨舰,这是一次跨越七十二载的“回家”。昨日的记忆在今日的荣光中交汇,历史的厚重悄然锚泊在这座现代化的港口。 对许多人而言,“一江山岛”或许仅是教科书上的符号。但对于亲身浴血奋战的老兵邓石,那是铭刻在生命中最荡气回肠的战役篇章。
七十二年“回家路”:九旬老兵用泛黄胸标叩开“沂蒙山”舰门
小李的读书生活
2025-07-01 11:0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