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善良了!”湖北一高考成绩被屏蔽的学霸发出暴论:“不要信别人说的学习需要天赋,他会做是因为他见过那个题,你不会做是因为你没见过,你跟他永远不存在智商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那么,这个学霸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说出这话的学霸,是今年高考成绩被屏蔽的襄阳五中李铭尘同学,要知道,被屏蔽是全省前50名才会享受的“隐藏高分”待遇。 而李铭尘这个学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可不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她足够努力。 翻开李铭尘的错题本,你会发现里面整整齐齐贴着3年来做过的数学卷子,每道错题旁边都标注着“二次函数图像平移误区”“立体几何辅助线添加规律”等具体知识点。 “这些题目我至少做过3遍,直到能给同桌讲明白为止。”李铭尘是这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的。 班主任曾翻出李铭尘的考试记录:一开始的她成绩只能在年级中游徘徊,但随着一次次考试过去,李铭尘的成绩也是一步步向前迈进。 她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错题量的指数级下降,她不是不犯错,而是把每次错误都变成精准打击的武器。 在李铭尘看来,现在流行的“天赋决定论”就像皇帝的新衣,那些说学不会就是笨的人,本质上是害怕承认自己不够努力。 她回忆起自己之前被贴上“中等生”标签的日子:每天早自习前加练1小时英语听力,午休时间蹲在办公室请教老师,晚自习后留在教室整理错题。 “当时觉得这些题目像天书,但现在回头看,不过是当时见得少。”这种见多识广的积累,也让李铭尘在面对新题型时总能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 事实上,李铭尘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并不大,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有的人之所以能答出那种复杂的题目,只是因为他见过类似题型,脑子里有一定的印象,而有的人之所以不会做题,就是因为平时懒惰了,题目刷少了。 因此,如果感觉自己做题的时候有心无力,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疯狂刷题、反复刷题,尽量让自己今后看到每一道题,脑子里都有做过的印象。 如此一来,考试对你来说将不再是未知的挑战,而是已知的巩固。 数据不会说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5年统计显示,近三年高考全省前100名中,超过75%的学生保持着每日3小时以上的针对性训练。 李铭尘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自己班上并没有天才,只有把错题本翻到卷边的题痴。 当然,李铭尘并不否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逻辑推理更强,但这就像有人擅长打篮球有人擅长踢足球,关键不是比较谁长得高,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向。” 这种科学的学习观,让李铭尘在保持成绩的同时,还能兼顾自己的其他方面。 李铭尘的学习经验是值得广大学生学习的,感谢她将自己宝贵的经验都分享出来,在这里,也祝福李铭尘能够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第29次参加高考的高考王梁实成绩揭晓:语文95分,数学:85分,外语:88分,历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