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刻石》不可信的9条理由! 最近很多人(包括普通网民、历史学家、文化人士等),都在纷纷议论《昆仑刻石》是否可信。他们的观点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认可还是质疑,都有各自的理由。难有比较统一的意见或者说见解。 今人众说纷纭,只求寻得真相。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很多历史真相恐怕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它们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昆仑刻石》是不可信的,浅析理由如下(只求抛砖引玉): 1、所谓的《昆仑刻石》位于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山坡半腰一处凸出的玄武岩基部。 这个地方,在秦朝的时候并不属于可以统治的疆域。 秦始皇派人去异国他乡索取作为无价之宝的“仙药”、“长生不老药”,这通情理吗?别人会支持配合吗? 2、秦朝的青海主要是羌人等游牧部族的活动区域,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和“朝廷”的政治形态,只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跟秦朝的外交关系是非敌非友。 当地的羌人被秦朝称之为蛮夷之族,所在地被称之为西戎之地,这是歧视性的称谓。 秦始皇怎么可能派人去蛮夷之族和西戎之地“采药”? 3、《史记》和其他古籍都没有记载秦始皇派人去昆仑采药的事。秦始皇最大的愿望就是长生不老,如果当时有昆仑仙药的传说和传闻,他一定不会放过机会(哪怕明显是虚无缥缈的机会)。 如果秦始皇派人去了,就是国家大事,史家必然记载。史书为什么没有相关记载? 秦始皇派徐福入海求仙药,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而不惜,“昆仑采药”至少在感觉上更靠谱,他怎么会不派人去? 4、昆仑最初是虚构的,而后才逐步跟地理环境扯上瓜葛。在先秦时期,它是神话中的宇宙中心,是虚构的、神仙住的空间,并没有真实的地理环境可以对应。 比如说:“昆仑”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5、《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首次将“于阗南山”(今昆仑山)与“河源”关联,但司马迁对“昆仑”位置表示可疑。就是说,当时对于到底有没有昆仑和昆仑到底在哪里,都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秦始皇还采哪门子的药啊? 6、昆仑和真实的地理环境相衔接是在西汉。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这是昆仑第一次成为真实的地理环境。 昆仑二字出现在秦朝时期的青海玛多县,不是穿越时空了吗? 7、需要弄清楚作者刻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到异国他乡宣扬国威吗?但于理不通。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吗?但文意没体现出来。 8、昆仑即使在秦朝仍然是作为神话存在,不是在西边,而是东边。2002年,湖南出土了38000多枚秦简,秦简中有一句话“琅邪献昆陯五杏药”,暗示这“昆陯”位于山东沿海,而不是“昆仑刻石”所在地青海玛多县。 9、方士们受命采药,他们唯一的重要使命就是采药。山高路远,寒冬出发,高原地带,主要携带必备的生活用品,难道还特意带上了石刻的工具吗?在坚硬的玄武岩上刻写那几十个字需要多人协作,耗时好几天,耽搁王命不想活了? 《昆仑刻石》应该是今人伪作,可能是有人想让当地出名。比如《哪吒2》热播后,有的地方就赶紧说自己的地方是“哪吒故里”,问题的是哪吒压根儿就不是人,是虚构的神话人物,故里又从何说起啊?! 《昆仑刻石》的内容:“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士/采药昆/陯翳以/廿六年三月/己卯车到/此翳□/前□可/一百五十/里”。
《昆仑刻石》不可信的9条理由! 最近很多人(包括普通网民、历史学家、文化人士等)
小熊热爱生活
2025-07-01 08:44:58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