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未出生时,她的母亲做过一个梦,梦到一个老头告诉她,你肚子里怀着的是个女儿,名字应该叫陈也芬,谁料,算命先生却说:这个名字太弱了,是林黛玉的命。 陈晓旭1965年出生在辽宁鞍山,家里条件普通,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父亲在京剧团当导演,母亲是舞蹈老师。家里常有戏曲音乐飘荡,她从小耳濡目染,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这样的名著,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十岁那年,鞍山话剧团到学校挑小演员,她被选中,从此踏上表演的路。她在话剧团很刻苦,背台词、练动作,常常练到嗓子哑了。十四岁时,她还在《青年诗人》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我是一朵柳絮》,写得很有灵气,很多人夸她有才华。她演过《雷雨》里的小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她认真揣摩,演得有模有样。1983年,听说央视要拍《红楼梦》,她写了封自荐信,还附上自己的诗和照片,鼓起勇气寄出去。收到面试通知后,她买了火车票,一个人去了北京,试镜时念了林黛玉的诗,声音清亮,气质出众,导演王扶林一眼就觉得她适合演黛玉。 在陈晓旭出生前,她母亲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个白胡子老头说,她怀的是女孩,要叫陈也芬,草字头,也字底。醒来后,母亲觉得这梦挺玄乎,跟丈夫商量,打算真给孩子取这名字。孩子生下来后,他们找了个算命先生看看,先生算了生辰八字,皱着眉说,陈也芬这名字太弱,命格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怕是身体不好,命途多舛。父母一听有点慌,商量后决定改名叫晓旭,希望她像晨光一样健康明亮。这个梦和算命的事,后来被家里人提起,总觉得有点神秘。多年后,陈晓旭真的演了林黛玉,母亲想起这事,觉得冥冥中像有种联系。 陈晓旭拍《红楼梦》时才18岁,演林黛玉演得太好了。她把黛玉的多愁善感、敏感执着都演活了,观众看了都觉得她就是书里走出来的黛玉。剧组拍戏很辛苦,她穿着薄薄的戏服,常常一拍就是一整天,但她从不抱怨,认真研究剧本,琢磨怎么把角色演得更细腻。那时候横店还没现在这么现代化,片场条件简陋,她却全身心投入,拍完一场哭戏,眼睛红了好久。1987年《红楼梦》播出后,她一下成了全国名人,街上有人认出她,都喊她“黛玉”。她的表演太深入人心,很多人看她演的黛玉,哭得稀里哗啦,说她把黛玉的魂儿都演出来了。 不过,成名也给她带来了麻烦。林黛玉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她再演别的角色,观众总觉得她还是黛玉。她试着演过现代剧,演过别的古装戏,但大家还是把她跟黛玉绑在一起。她有点烦,觉得自己演技不差,干嘛只能被定型。她不想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想证明自己还能干别的。1991年,她下定决心退出演艺圈,跑到北京开了家广告公司。她没啥创业经验,但她人脉广,脑子活,慢慢地把公司做起来了。创业那几年,她忙得脚不沾地,经常熬夜改方案,跑客户,累得不行,但公司越做越大,接了不少大品牌的广告项目。她挺有管理天赋,带着团队干得风生水起,很多人佩服她的魄力。 2006年,陈晓旭身体出了问题,去医院一查,确诊了乳腺癌。医生说要尽快手术,不然可能有生命危险。她1999年就信了佛教,平时爱读佛经,烧香拜佛,生活上也很低调。面对手术,她犹豫了。手术可能会影响她的外貌,她觉得自己是演员,形象很重要,而且她演过林黛玉,观众心目中她就是那个清秀的女子。她不想破坏这份记忆。想来想去,她做了个让人震惊的决定,不做手术,直接出家当尼姑。2007年2月,她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了头发,穿上僧袍,法号叫妙真。她的丈夫郝彤也支持她,后来也在深圳出家。她出家后,生活很简单,每天念经、打坐,过得特别平静。 同年5月13日,陈晓旭在深圳的佛堂里去世了,只有42岁。她走得很安详,家人都在身边。她去世的消息传开,很多人觉得惋惜,那么年轻,那么有才华,就这么走了。她的骨灰被撒在寺院后面的山上,风一吹,像她演的黛玉葬花时那样诗意又悲凉。她这一生,跟林黛玉好像真有种说不清的缘分。她演的黛玉成了经典,至今没人能超越。她短暂的人生,像一朵花,开得漂亮,谢得也快,但留下的东西,永远在人们心里。
对不起导演《以法之名》中,我唯一不想看到人的是:张译不是他演技不好,也不是角
【1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