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华半导体博士孙夕庆,因毫无根据地诬陷指控,被拘禁长达1277天之久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6-30 16:35:58

2015年,清华半导体博士孙夕庆,因毫无根据地诬陷指控,被拘禁长达1277天之久,无罪释放后向国家申请2亿赔偿,法院承认错误为其公开道歉,后来怎样了? 孙夕庆,1964年生于山东,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迷。1982年,他考入清华无线电系,一路读到微电子学博士。 这位清华博士的履历相当漂亮:在日本东京大学做过研究,又在美国摩托罗la公司当过工程师,手握绿卡和高薪。可他心里装着事儿,总觉得该为国家做点什么。 2003年,孙夕庆下定决心,说服了另外七位海外博士,一起回到家乡潍坊,创办了中微光电子公司。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在中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里,干出一番名堂。 创业初期,孙夕庆带着团队死磕技术,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到了2006年,世界上首台高功率的 LED路灯,终于问世。 这东西可不一般,潍坊市政府很快看到了它的价值,把全市的路灯都换成了中微的产品,一年下来,电费直接省了六成。 到了2009年,潍坊也因此成了全球第一个“LED城市”,节能效果显著。中微公司一炮而红,订单接到手软,业务遍及全国,甚至入选了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百强。 可生意做大了,人心往往就散了。公司准备上市,内部矛盾也浮出水面。孙夕庆坚持要将盈利投资于长远的科技研究,但有些股东却更在意直接的股息。理念不合,争吵不断。 2014年矛盾激化,在一场激烈的董事会后,孙夕庆被合伙人联手罢免了董事长职务。 谁知这还只是个开始。被踢出局的孙夕庆,很快就迎来了更致命的一击。几个前同事一纸举报信,状告他虚开发票、侵占公司财产。 2015年2月3日,他刚进公司,就被警察带走,罪名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职务侵占。就这样,一位顶尖科学家的人生被强行暂停,在看守所里度过了1277天。 在里面,孙夕庆没有垮,反而跟这件事磕上了。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极为漫长,庭审多达114次,多到创下了世界纪录。 法庭上,他和律师一点点地抠证据,比如那笔被指控为贪污的9939元发票,最后查明不过是股东的招待费。即便如此,一审还是判了他三年半。 孙夕庆不服,立刻上诉。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17年11月,中院复审后,裁定缺乏足够的证据,将此案发回重审。这道光,他等了太久。 2019年5月,检察院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撤回起诉。8月孙夕庆拿着《不起诉决定书》,终于走出了看守所,重获清白。 首先他要求政府给予两亿六千六百万的赔款。 法院最终判赔54万元,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但在同年12月,法院副院长亲自登门,向他鞠躬道歉,这一幕通过视频传遍网络,也算为这桩冤案画上了一个句号。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诬告他的那几位,反倒被法院判决赔偿孙夕庆1060万元。 拿到这笔钱,孙夕庆没有去弥补失去的时光,而是转身又投回了自己热爱的科技事业。他把所有赔偿款,全部投入到新的创业项目中。 2020年,他在青岛收购了一家瑞典公司,成立了帕兰斯光科技,这次他瞄准了更前沿的领域:自然光纤导光系统。简单说,就是把室外的太阳光,无损地引到室内。 他的事业再次起飞。从5G智慧灯杆到物联网LED路灯,再到中标磁悬浮产业园项目,孙夕庆的光科技版图越做越大。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的海豹馆用上了他的导光系统,室内亮如白昼;淄博市政府也与他签下大单,全市路灯改造后节能率高达80%。 2025年开春,一个意想不到的合作方找上了门——他的老家潍坊,计划在新建的高铁站里,安装他的全光谱阳光系统。这算不算是一种迟来的握手?据说,当年那些股东,如今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孙夕庆的公司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沉冤昭雪见天日,东山再起沐春风”,横批是“光明磊落”。 他还在不断钻研新技术,比如把阳光压缩上万倍进行传输,甚至能用手机App调节引进室内的阳光色温。

0 阅读:57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